当前位置: 父亲节 >> 风俗习惯 >> 在古代,中国人竟然一年过四个父亲节不骗
?来听一首应景的歌?
啧啧啧~~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各位朋友准备好节礼了吗?
恰逢端午也就这几天,课代表不禁好奇,我们有中秋,有清明,有重阳,那么中国人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父亲节呢?毕竟儒家文化是那么重视家庭伦理,父慈子孝。
好奇地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如杜月笙,潘公展,李石曾等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将8月8号定为父亲节。
这一号召获得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一方面加它巧妙地化用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另一方面8月8号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汉字的“父”。
这样来看,选择在8月8号庆祝的确是更契合中国文化了。而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至今也还是沿用着8月8号作为法定的父亲节。
只是,民国也不算古代,那么古人到底过不过父亲节啊?父亲节难道真的只是一个舶来品吗?
作为一个执着且好学的课代表~~
必须将好奇进行到底
然后就发现,在古代,原来一年最多最多可以过四个父亲节。对的,你没有看错,真的是四个。果然,还是老祖宗们会玩吖
首先呢,便是父亲的生日。一般要举行家宴,还要有“声乐”助兴。从唐代开始,子女要亲自为父亲制作生日汤饼,又名水引,也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寿面。
第二个,就是父母亲的结婚纪念日,这在如今也很流行。若逢银婚,金婚,子女们还会真挚地对父母表示祝福。
而在古代,这个节日叫“天伦日”,是个典型的父亲节,母亲却只是配角。每逢这个节日,成年的子女需要举行家庭礼仪,行“九拜”大礼,感谢父亲赐予的血脉之恩。
必须给妈妈一个心疼的拥抱~~所以,虽然是父亲节专题,课代表想稍微引申一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教”是一个会意字,由孝字加上一个“文”字构成,含义就是孝行之道即为教。
而“育”字呢?它在古代其实写作“毓”,拆开来就是上人下母,旁边加去掉三点水的“流”字,意思是母亲用乳汁、汗水、血液养育孩子。所以,爸爸妈妈就一起感谢吧~~
第三个,是成年子女过生日。如果父母均在世,也要作为一个父亲节来过的,这叫不忘本,是孝文化的核心。子女每年生日到来,要先拜父母,在父亲的安排下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然后才能庆祝自己的生日,“孝为百行之首”,子女生日也是“百行”之一。
如果说第三个父亲节,还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课代表真心觉得可以打赌,第四个你们应该都猜不到
?为了留下思考时间,贴心地放张图片?
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父亲的“事业起点日”。文化人称之为“科甲日”,即考中功名的那一天。
没猜对的,文末点个赞,好么?
不过一般老百姓没有这个节日。毕竟状元榜眼探花,也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嘛。
就像白居易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当即写下了一首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甲日”是他们功名事业的起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文化人会一生铭记这个日子,而他们的子女们更不会忘记,每当这一天到来,都要为父亲举行祝福活动。
何蓬在《春渚纪闻》中曾记述了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就有他的大儿子苏迈在河间县令任上,千里迢迢赶回家,为苏东坡庆祝“科甲日”。
以上这四个,便是中国传统性质上的父亲节了。不过民间也有,将“重阳节”当做父亲节来庆祝的说法。这是因为,古人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九是最大的阳数。“重阳”阳气最盛,寄寓着更加光明、强力、兴旺,黄帝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代表。
中国古代就有黄帝于九月九日乘黄龙上天的传说,黄帝是中国人的始祖,所以也有把重阳祭拜黄帝的这一天,作为整个华夏民族的父亲节。
当然,有首歌是这么唱的: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古人一年过四个父亲节,其实也没啥稀奇的嘛。
要肯用心,父亲节也是可以每天都过的。
恰逢端午,一家人一起包(吃)粽子,听上去也不错哦!反正可爱的中国人,可以把每一个节日都过成美食节!
敬请期待~修心课的端午推送
-节日快乐-
编辑
雯婷
配图文献
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