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基本简介 >> 520现状这届年轻人,已经卷不动了
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这世上本没有“”,只不过叫的人多了,炒作的人多了,所以也就有了“”这个谐音梗节日。
寓意是好的,意味着:我爱你。
对于情侣们而言,这一天是表达爱意,互相感谢的日子。
对于老夫老妻而言,这一天是例行公事一般的交差;在平淡的生活中,过得稍微不那么平淡一些。
对于单身人群来说,这一天是“吃瓜日”,翻动着朋友圈,看大家在朋友圈里的大型秀恩爱现场,比影视剧还要精彩。
而对于“商家们”来说,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在之前就早早地预热,期待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今年的,似乎并没有那么高的热度。
依稀记得上一个“”节日,全国各地的民政局早早地就发布了“结婚登记”预约数据,并且给准备领证的年轻人们一些建议。
而在今年的,却遇冷。
不知是年轻人“卷不动”了,还是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智,以理性来看待这个节日了?
亦或者是,这届年轻人,对已经失去了兴趣?
-01
内卷的节日
当我们在谈论“”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这是个问题。
打开朋友圈,清一色的内卷气氛。
有人晒出了“红包截图”,结果下一秒就有人晒出“”的截图。
有人送给女朋友一套口红化妆品,有人晒出给女朋友买的各种奢侈品包包。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单身的人在屏幕后面偷偷地乐呵,看着眼前的热闹,与自己无关;一边庆幸自己单身,少了一些开销;一边感到心酸,羡慕这酸臭的爱情。
热恋的人害怕看到朋友圈,更害怕对方看朋友圈。
因为,你不送礼物,就是“原罪”。
此时,一些人开始在网络上发声。
“他爱不爱你,都藏在里”
“爱你的人,才会送给你这些礼物”
“,一定要好好过”
一些失去理智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天产生矛盾。
因为攀比,所以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你看看人家都送给了女朋友什么,你就送我一束花?寒酸”
“你凭什么不送给我礼物?”
难,难于上青天。
生活内卷,工作内卷,就连谈个恋爱也要卷起来。
这届年轻人,不容易。
-02
,商家的狂欢
有人在笑,有人在闹,有人在数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任何一个节日都被冠上了“送礼物”的意义。
似乎,在节日送给对方礼物才是正确的行为;不送给对方礼物,就不正确,就得被吊起来收拾。
一年到头,情侣之间的节日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女生在意的节日:
情人节,妇女节,,儿童节,七夕节,圣诞节,元旦,春节,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周年纪念日,生日。
天呢,看上去就令人窒息。
关于男生的节日:
生日,情人节,纪念日,青年节,父亲节。
当年轻人还在背后纠结着:到底该送给对方什么礼物?
这个时候,商家们早已在背后笑出了声,今年的,又能割一波韭菜了。
本质上来说: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会产生情感之下的市场。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
大家都觉得不太正常,但没有人去说;于是,一边在心中不满,一边忍受着被收割的状态。
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
72.2%的95后,在恋爱中每个月的花费在元左右。
这是平均数,倘若这个月有一些节日,开销还会更多。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6k,每个月为了爱情的支出,就在三分之一。
再加上房贷车贷,这是不小的负担。
终于明白,为什么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谈恋爱了。
在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之前,爱情简直是“奢侈品”。
-03
情侣的节日矛盾:该不该送礼物?
从男生角度来分析:
男生总是理智的,他们既不愿意陷入商家设下的“消费陷阱”,又不想辜负女生的期待。
于是,男生就陷入纠结的处境。
送给女朋友礼物,如果礼物比较单薄,女友心里可能会不平衡,尤其是跟周围的闺蜜比较之后,更容易产生攀比心。
如果不送女友礼物,她或许嘴上说没关系,心里面一定会生气。
但如果送女友的礼物过于贵重,经济压力又比较大。
当然,如果的礼物就送那么贵重,那接下来的节日,礼物是不是就不能比这个标准低了?
而从女生的角度来分析:
女生首先是期待的一方,她们在之前,心里面就早早地做好了迎接惊喜的准备。
一边憧憬,想要快点看到男友给自己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一边是忐忑,万一男友没送给自己礼物,岂不是难堪?
实际上,男女矛盾的对立,本质上是“付出的不平等”。
男生付出很多,女生回馈很少,对男生就不公平。
只有旗鼓相当的付出,才能让彼此心中都舒适,更容易接受。
回到“”本身来说,这世上本就没有这个固定的节日。
只不过,当下的人们特别渴望一种仪式感,希望能郑重地看待自己的感情。
就像《东京爱情故事》里的一段话:
“现代人不缺爱情,或者不缺貌似爱情的东西,但是寂寞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我们可以找个人来谈情说爱,但是,却始终无法缓解一股股涌上心头的落寞。爱情不是便当,它们依然需要你的郑重其事”。
今日话题:
你期待“”吗?
对于某些节日,你持什么态度?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