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夜读父亲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20-10-13 16:04:15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6223398.html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却依然历历在目。父亲似乎从未远离过我们。

由于家境贫寒,早年的父亲曾下井挖煤,当时的煤窑低矮、狭窄,与我们所见的现代化的煤矿不可同日而语。矿工们只能爬着进去,挖好煤背上后再爬着出来。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父亲身上从来都是伤痕累累。如此一天到晚往返劳作,苦不堪言。长期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致使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几近瘫痪。求医中,医嘱需要忌口天配合治疗,父亲竟顽强地坚持了天,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站了起来。但由于恶劣的环境影响,父亲的身体终身单薄,也落下了严重的气管炎顽疾。记忆中夜深人静时,尤其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夜,我们经常被父亲阵阵的咳嗽声惊醒,父亲总是绻着身体,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扯着被角,每每咳得撕心裂肺,上气不接下气。年幼的我们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父亲是远近有名的老秀才。他既有着读书人的儒雅,又有着一般读书人难以企及的刚正耿介,通情慷慨,“言必信,行必果”“说了钉子就是铁”。方圆几十里的人提起他,没有不敬佩的。周边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小至鸡毛蒜皮的家常里短,大到人命关天的棘手案件,都愿请父亲出面说合、调解。在众人心目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父亲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奉劝、建议,大家也都心甘情愿地接受。

记得有一次,相邻两个村庄的村民因为争夺一片荒滩上柴禾的砍伐权而发生争执。双方各持己见,一个个摩拳擦掌,抡起锄头,眼看一场群斗一触即发。在这个危急关头,有开明人士一边控制着当时的局面,一边大喊:“赶紧请老秀才,赶紧请老秀才来。”几个小伙子飞快地用架子车将父亲请到现场。面对几十个红了眼的村民,父亲只深情地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便将事态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恶斗。村民们一个个心服口服,放下锄头,握手言欢了。

父亲淳朴豁达,乐善好施,在父亲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尽管自己一贫如洗,仍然尽最大努力去支助更需要援助的穷苦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父亲宁愿自己担上吃救济的名声,也要把有限的救济粮款分一些给其他困难户。在我们的记忆里,家里常有乞丐食宿,常有西去东归的脚户(小本生意人)歇脚,曾有小孩儿偷摘我家树上的果实,父亲见了不但不喝斥,反而宽慰道:“千万别害怕,不要慌,慢慢下来,小心摔着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父亲待人的宗旨永远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亏我是福,我亏人是祸”。

父亲自幼好学不倦,一生自强不息,所学所悟无所不精,文笔工厚,才华出众。可惜终因时事不济,秉性真淳的父亲不忍血腥的动乱,曾多次拒绝享有高官厚禄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从此固守寒庐,以农为业,躬亲耕作;以家为重,苦心经营;以培养子女为念,呕心沥血。超凡脱俗一身傲骨,淡泊寡欲两袖清风。每逢春节前夕,乡亲们总是排着队找父亲写对联。记忆中,父亲从来不用底稿,无论多寡,都是下笔成联,一挥而就。

父亲的家庭教育是很严谨的。他处处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父亲的教育理念中,始终渗透着“仁、义、礼、智、信、忠、孝”,父亲倘若拾到东西,若不归还原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就是在商店买东西多找了钱,父亲也一定会如数退回。父亲重视求学上进,无论家里面临如何困境,父亲培养子女的信念坚定不移,永不放弃。“不求别人生活好,但愿儿女上学校。”教育我们“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要人等机会,不能让机会等人。儿时的我非常喜欢陪着父亲读书,因为父亲读书时心情好,并会指导我抄写一些名言警句及优美的段落。父亲常会依据村民的一些性格特征编成诗,让我猜是谁,每当猜中时,我们便会开怀大笑,此情此景,终生难忘。由于父亲的坚持,我们兄妹有幸入校求学,继而在父亲的安排下,我们远赴千里外的海北,供职于各行各业,过上富裕的生活。

父亲对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非常细致的。比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坐着绝不能东倒西歪,走路时脚要提高,轻放,说话切忌嗫嗫嚅嚅,必须干脆利索,盛饭夹菜,得从器皿的一侧下手。就算往院外泼水,也得躬下身子贴着地面轻轻泼出去……父亲教育我们居安思危,凡事未雨绸缪,“一早三不忙,三早顶一工”,切忌“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量力而行,不允许透支体力,谨言、慎行,避免“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提倡保险行事,反对冒险蛮干。与一般父亲们的木讷寡言相比,父亲对我们的教诲总是那样的耐心细致,不知疲倦。

父亲酷爱干净整洁,虽然清贫,但父亲常常将屋内院外清扫得干干净净。干完农活归来,父亲总是将浑身上下拍拍打打,再将鞋子拍打干净才肯进屋。每次收工时,父亲也将农具一一擦拭得干净明亮,整齐的挂在屋檐下,我家的农具就算是用到快磨完的时候也都是锃亮锃亮的。

父亲崇尚因果,坚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一信念在父亲身上也真真得到了应验。在年暮春的一个晚上,父亲在一家客栈偶遇土匪闯入,歹徒持枪寻找掌柜的索要钱财,面对穷凶极恶的土匪,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一边坚持说自己就是掌柜的,一边冷静地与歹徒周旋,以争取最佳援助及自救时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冥冥之中似乎有神灵护佑,顶着父亲胸膛的枪响了,击中的不是父亲,而是歹徒自己的膝盖。客栈所有的人惊呆了,无不为这不可思议的一幕而震惊,无不为父亲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气概所折服。

也在当年岁末的一个夜晚,父亲只身迷途于渺无人烟的沙漠中,时值严冬,天寒地冻,加之风雪交加,行走越发艰难,凭着父亲当时的体能和行装,是不可能走出绝境的。当生命挑战到极限时,父亲无望地绻伏在沙丘旁等待死神的降临……奇迹出现了,夜幕中,父亲清晰地看到一位高大的身躯骑马而至,身后还牵着一匹马,那人走近父亲,跳下马来,将父亲抱上身后的那匹马,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恩人把冻僵的父亲托付在一个老乡家里,不留任何信息,消失在茫茫的沙海中。父亲得救了,却无从知道救命恩人是何方人士、哪路神仙?每每想起此事,我们总是为不能找到救命恩人而深感遗憾!只有默默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苦日子过去了,父亲已到了垂暮之年,好日子来了,父亲却走了。就在年的元月中旬,父亲曾对母亲说过,感谢母亲一直以来的陪伴、照顾,再劳烦母亲照顾他40来天时间。也真真在2月24日凌晨,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发生在父亲身上的种种玄妙之事是我们无法破解的。

在父亲的一生中,感人的事迹实在是数不胜数,无奈笔者才疏学浅,不能详尽记载、叙述,难表拳拳在念,唯余遗憾!

父亲一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更无金银财宝。可父亲留给我们更为珍贵的传世之宝——美德,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父亲确是离我们远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想见音容空有泪,欲寻教诲杳无声。”我们只有牢记父亲的嘱咐,加倍努力,力求尽善尽美,并将父亲的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才能无愧为父亲的儿女。

作者:白云,退休职工,文学爱好者。多部作品发表于省内外文学期刊。

责编/贾丽娟

监制/智华坚赞总监制/刘增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hd/121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