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礼仪 >> 五月初一父亲节至父亲节的佛教意义
母亲的爱像涓涓细流,慈和温暖;父亲的爱像巍峨大山,坚强有力,父亲在更多的孩子眼里是威严少语的,也许父亲是不善表达的,但是父亲的爱具有更厚重的力量,父亲的言传身教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时间流逝,父亲的脊背却在渐渐的弯曲,身体会逐渐的变老,但是如山父爱会一如既往的深沉包含期许激励我们前行。
父亲相对于母亲而言,碍于男性的尊严,很少直接表达自己对子女亲情的渴望,作为子女是否因此而忽略了对父亲的心理关怀。子女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但要在经济上尽自己能力孝养,更应该体贴入微的体会父母的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父亲,要多观察体会父亲的心理需要,多抽时间与父母心灵交流,报答父母恩情从站在父母的心理角度去体谅理解父母做起,进一步自己要提高德行,行正道令父母安心,多慈柔语劝导开解父母学习佛法正见开启智慧,才能真正令父母从烦恼痛苦中究竟解脱。父亲节《不思议光经》云: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意思是说世间的饮食及珍宝、钱财并不能够真正报答父母的恩情,能够引导父母听闻正法,修学正法,如此方是报答父母恩情;
佛教律藏《毗那耶律》亦云: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意思是说若父母对佛教正法没有信心时,要用种种善巧方便引导父母对正法升起信心,若父母没有持戒,应智慧引导父母严持戒律,若父母习性悭吝,应智慧引导父母多行布施,若父母愚痴没有智慧,应用种种善巧方便引导父母修学正法从迷失走向觉悟,开启智慧本来,从而究竟解脱生死离苦得乐,若为人子能如此行做,才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德。父亲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轮转六道,经过百千万劫,曾互为父母眷属,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由于从前各生中,有大悲恩的缘故,亦如现生父母的恩相等无异。这样从前所受的恩泽,尚未能报答,或者因为妄业所使,有时孝顺,有时违逆,甚至因执着妄业,视为怨仇。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无明的障蔽,失去了宿命智,不能明白过去曾为父母;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常作报恩想,互利互助,不能利益一切众生的,名为不孝。因为这个缘故,各类众生,于一切时中,亦对我们有大恩德,实在难以报答。这样的事实,就名众生恩。
诸佛菩萨平等慈爱呵护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在《妙法莲花经》信解品中,佛陀慈父慈悲极致,为引导众生乞儿认清自性摩尼宝珠珍宝,悲心无量,恩德如山,种种慈悲善巧智慧引导,赐予我们法身慧命,指引教诲我们学习宇宙的真理,延续滋养我们的慧命成长,让我们得以开启本智从迷失走向觉悟,引领我们修行正法回归自性出离生死苦海走向解脱到达光明的彼岸。父爱如山恩重难报,祈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吉祥安康平安。感恩阅读随喜赞叹瑞宁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