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孩子,你不是弱智,只是不被理解的天使

发布时间:2017-5-29 17:25:38   点击数: 12 次

有人离婚了,感到自己的世界天昏地暗,痛苦到无法自拔。

有人和婆婆吵架了,觉得无法解脱,甚至想到了自杀。

每天的新闻里都会看到林林种种的痛苦案例,丈夫出轨、孩子学习不好、自己不被父母疼爱、人际关系紧张……

这些人被痛苦压垮,生活陷入瘫痪,不快乐淹没了他们全部身心,如行尸走肉一般。人生走到狭窄处,陷入困局,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悲痛和不如意?

法国作家傅尼叶用他的经历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有人说,一个残障儿的出生,对于父亲来说是一次世界末日,那么傅尼叶就连续经历了两次世界末日。虽然他在法国文坛和电视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一身的光环背后,隐藏的却是他多年来避而不谈的两个残障儿:马蒂约和托马。他们的智力永远停留在1岁,骨头脆弱,脚步畸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出版此书时傅尼叶70岁,马蒂约已去世十多年,托马三十岁仍生活在医疗教育中心。

《爸爸,我们去哪儿?》是一本类似于日记的书,但你很难在书中找到傅尼叶抱怨生活不幸的话语,反倒经常会看到他拿马蒂约和托马的缺陷打趣,表现出非常乐观的一面,“我幻想着,马蒂约长大后能成为一位躺着干活的汽车修理工,因为在没有升降机的修车厂里,工人们都是躺着干活,马蒂约正好只能躺着。”面对两个残障儿,傅尼叶更愿意用幽默,甚至荒诞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说道这本书书名的由来,其实来源于傅尼叶儿子托马常常唠叨的一句问话:“爸爸,我们去哪儿?”

托马十岁那年,每次坐车都会不停重复问父亲这个同样的问题。对于傅尼叶来说,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都会让他的悲伤加重一分。

“爸爸,我们去哪儿?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我们去采蘑菇,专采毒鹅膏菇,回来摊个香喷喷的鸡蛋饼。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我们去海边,我们去圣米歇尔山。我们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这时,傅尼叶心中那些复杂的痛苦况味才初现端倪。在书中,傅尼叶经常从无数细密的小事陷入幻想,满满包涵了对他两个孩子深切的爱和无奈,当写到马蒂约之死时,更是沉重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也许有一天,我们三个还会再相见。我们能认出对方吗?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会穿什么衣服?在我的记忆里,你们总是穿着背带裤再见面时,也许你们会穿三件套西装,或是像天使一样穿得全身洁白?为了显得严肃,你们可能留起了小胡子,或者大络腮胡?你们的样子会变吗?你们会长大吗?”

“你们还能认出我吗?那时候,我的健康状况可能已经非常差了。”“我不敢问你们是否还有残障……天堂里也有残障人吗?也许在那儿,你们会跟其他人一样?”

“我们是否终于可以进行男人间的交流,谈论一些我在人世间没能对你们说的重要事情?因为在人世间,你们听不懂法语,我却又不会说调皮鬼的语言。

“我很高兴,在天堂里,也许我们终于能明白对方了。”

失去马蒂约对于傅尼叶来说并不是解脱而是悲伤。“不要以为残障儿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会太悲伤,其实这和失去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他出来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滋味,却已经离开了我们,真让人难过。他在人世间转了一小圈,体会到的却只有痛苦。”再没有比这更伤感的语句了。“对于你们的父亲来说,你们就是生命的全部。”

有人说,父爱是严肃的、刚强的、博大精深的,但是读完此书,你会从身上学到父爱真正的伟大之处——为了让驼背厉害的托马看到蔚蓝的天空,傅尼叶在他鞋上装上一小块玻璃;为了寻求治愈的偏方,他也会抱着孩子坐20个小时的火车;为了让两个孩子走出封闭的世界,他带着他们参加运动会、学画画;甚至他还会在父亲节帮助孩子给自己写信。傅尼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肩负起“爸爸,我们去哪儿?”这句话的责任。

读完此书,读者会发现该书更像是一封很长的信,收信人是两位残障儿子。傅尼叶用喜剧的方式调侃了生活里的悲剧。在书的结尾,他说:“虽然两个孩子在社会一无是处,但对于你们的父亲来说,你们就是生命的全部。”

幽默是面对痛苦最强力的武器,傅尼叶用他的方式向世人演绎着,即使是痛苦的遭遇,还是要笑着活下去。

爸爸,我们去哪儿?孩子,我们去爱的地方。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ly/76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