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内容 >> 一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知唱哭了多少人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父亲写的散文诗》发行于年的父亲节,是一首由青年诗人、词作家董玉方作词,并由内地著名女歌手许飞作曲、演唱的歌曲。故事中,女儿“许飞”通过翻阅父亲那厚厚的日记本,终于理解了父亲这么多年的心酸与艰难,她泪流满面的同时也想弥补这些年自己对父亲的误解,却发现如今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于是她将父亲这些年的日记写成了一首歌,借着父亲节的名义将它献给了天下所有的父亲。
这首歌平缓的曲调中略显忧伤,歌词平淡真实而又充满诗情画意,它告诫我们尽孝要趁早,不要等到幡然醒悟才后悔莫及。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自我记事以来,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如此,他不高不低,厚厚的双唇,早已爬满皱纹的国字型脸上挂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瘦弱不堪的身躯似乎早已经不能继续承受命运给他带来的摧残与压榨,最让人心疼的是他那早已弯曲成弓字形的双腿,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与勇气。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时光倒流至一九八二年,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自己私底下不知吃了多少苦。终于有一天,父亲被生活压垮了,那年他仅二十五岁,正是人生最黄金的时期。整整十年的时间,他的双腿不能动弹,只能无力地蜷缩在床上看着窗外一次又一次升起的太阳。或许这些读起来仅是几行文字而已,但是这一切给我父亲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煎熬。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亲眼目睹了父亲这些年经受的苦难,我从小就心里早熟,懂得体谅家人。作为孩子,虽然我也很想“吃饼干”,但我知道我吃到的每一块“饼干”都是从父亲身上淌出的血,因此从小到大我从未有一次主动向父亲开口。但童年都是美好的,它不会因为贫穷而改变丝毫,如果把我的童年比作一只包子,那么包子的皮注定是苦的,但是味苦的外壳里边包裹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很惊艳。
记得那年我上高中,第一次离家去往他乡。入学的那天,父亲背着大包小包在前面走着,他的双腿虽然弯曲,但他的脚步异常坚定。他亲自将我送进了校园,送到了宿舍,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与无助。自那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我心中多么的重要,他就是我的空气和水源,是容我避风的的港湾。
时光荏苒,我也慢慢地长大,转眼间大学毕业,我又开始了多年的读研生活。读研期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除非有事,我的父亲似乎从未主动地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这些年我虽然满腹疑问,但也因为平时事情太多了,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底从未问过他。独在异乡多年,父亲从未想念过我吗?不,不是,相反他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远在他乡的孩子。直到毕业后我才从母亲的口中解开这个谜题,他原来是害怕打扰我的学习才忍住心底的思念,而这一忍就是十多年。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生命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父亲老了,今年回到家后感觉更加明显。年前他知道我们要回家,专门去理发店把他那一头白发染成了黑色,等我们回到家几天后,他双鬓展露出的白发便无情地出卖了他。想到刚回家那天我还夸他乌黑的头发,我的内心充满了羞愧与自责。
临走的那天,父亲给我准备了各种土特产放满了我的后备箱,他说老家的食品吃着放心。不知何时起,年轻时寡言少语的父亲开始变得话唠起来,尤其是在我每次离开的时候,他总有说不完的嘱托。
我再次认真地端详了一下我的父亲,我发现,他老了,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