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内容 >> 父亲节,你需要和父亲一起这样过
小博前两天看了一篇报道,大体内容是说,当前父母为了教育孩子,从小就强制带孩子参加各种教育活动,或者带孩子逛博物馆。
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行为并没有错,体验式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影响比传统的课堂教育作用更明显。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流传许久,广受好评。
西方父母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全社会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地方,孩子在这里,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历史,从而爱上历史,这对于孩子以后性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大帮助。
但是!!!
小博也发现,这种本应该属于见贤思齐的行为方式,在中国渐渐的被扭曲化了。
原因在哪?
是因为部分父母的行为完全是在跟风,他们根本没真正理解这种教育的初衷。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但是更关键的是后面这句,“父母的思想却决定了孩子能否真正理解父母的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们自己本身不喜欢做的事,强制着带着孩子去做,那么其实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指引和教育作用,反倒会让孩子觉得莫名其妙。
他们会从父母的浮躁情绪中产生出抵触的感觉,以至于,某个阶段甚至会滋生出抵触心理。
他们会这么想:“你们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要求我知道!”
然后会,“哼,我偏偏不这么做!”
这就是所谓的事半功倍。
亲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其实这个节日,小博也是最近几年才听说过的。
它本身不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也像情人节(各种)、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一样,被照搬了过来。
过节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和小博上面说的例子一样,如果不懂得节日的内涵,那么又是一出照猫画虎的案例。
可笑!可笑!
不过,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节日就在那里,不早不晚;你过或者不过,它也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作为一个科普狂人,小博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来发(mai)挥(nong)一下自己的才能呢~
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父亲节的由来和发展吧: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
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年辞世。
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这是国外父亲节的由来,但是说起来,中国的父亲节也有自己的历史,它并非是完全“泊来”的节日。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但是后来,这种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了,渐渐离开了民众的视野,直到最近几年才重新被人们重视,它的时间也由原来的日子,变为了和世界同步的日子。
那么,父亲节这一天孩子送给爸爸什么礼物最好呢?
小博来告诉大家,有一个礼物是绝对不会错的,那就是,拉着父亲一起做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国教育台1套播出的《博物馆之夜》节目!
父亲与子女共同聚首,坐在电视机前了解博物馆的历史,对博物馆产生感情,这样以后年轻人成为了父母,也可以自豪的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以满怀热爱的激情来感染孩子,真正让他们了解历史的魅力。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礼物吗?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