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父亲节专享前辈榜样精神丰碑

发布时间:2017-9-7 20:29:03   点击数:
我的父母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革命老党员、老干部,一生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廉洁清正、淡泊名利,对我们子女要求很严。

父爱如山

我小时候正值动乱年代。一次我在大街上,突然看到游行队伍前,父亲两手拿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字报,低着头被批斗。年幼的我吓的惊恐失措,钻出人群跑了。晚上,父亲召集全家开会说:“要正确对待”。以当时的年龄,自己不可能理解“正确对待”是什么意思,但对这句话印象十分深刻。现在仔细琢磨,应该是“不要因此埋怨组织,也要相信父亲没有什么问题。”

父爱如山

在我的成长中,父亲最在意的是,“啥时候能入党呀?”父亲在部队作为一次特等功、两次三等功的获得者,他自己从未提及过。只是到了晚年,我才从亲属处知晓。我曾不无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立的功?奖励了些什么?父亲淡淡地说:“立功原因记不清了。特等功的奖品是斤小米。那时部队缺粮,都给大家伙了。”要知道,当时部队是供给制,这可能相当于两年的工资啦!

父爱如山

父亲在战场上英勇果敢,奋力杀敌,而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温文尔雅,言辞不多的雅士。父亲喜爱音乐,称简谱为“塑料字”。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自己也是从小喜爱音乐。有时晚上陪父亲到城墙上散步,他老人家打的太极拳有模有样,只是自己学不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姐姐那花纹精细的毛衣,居然出自父亲之手!

晚年,父亲从邮电系统离休。老人家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充当义务邮递员,整天骑着自行车无偿为大家送报纸信件,一直到干不动了。

父爱如山

我亲爱的父母亲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母亲生前曾不经意地,却是慎重地向我交代身后事。她老人家对我说:“我们走了后,骨灰可以先保存一段时间。以后撒到河里就行了。”我们兄弟姊妹按照约定,于年9月10日,将两位老人家的骨灰撒在安阳河中,了却了父母最后的心愿。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上学时需要钱买东西时,父亲都是很干脆地掏出钱夹拿钱给我,从未有过皱眉头和犹豫的情况,也从未深究用途是否属实,以及花钱后的结果。而成年以后,父亲却从未向自己提出过任何物质要求。倒是喜爱音乐的父亲,晚年离休后曾有一次嘱我给他老人家买一副京胡,好像这是父亲唯一一次向自己提出的“物质”要求。可后来,竟然让粗心的自己给遗忘了。我准备好了一把京胡,撒骨灰时,让它代我陪伴老人家去了。

我从地图上查看,安阳河与大海相通。这样,在世界上有水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在水边祭奠怀念父母双亲。地球上耕地的数量是固定的,而人类的繁衍增长却是无限的。我坚信,我们国家的土葬陋习迟早要彻底变革。父母用最后的安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父爱如山

自己从小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辗转在河南林县、汤阴等地,对祖籍河北的爷爷奶奶情况少有了解。倒是前些日子在为姑妈送葬时,在表哥出听说了一些老家的逸闻趣事,深感震撼。知道父亲的人格魅力原来从祖父上辈就传承有序。

爷爷排行老二,在河北蠡县老家以开饭馆为业,人称“朱二掌柜”。爷爷买卖诚信,仗义疏财,正直善良。他爱以酒会友,大多是大家喝酒他一个人掏钱,而且不论机关干部还是平头百姓都一视同仁,所以在十里八村远近闻名。

民间有很高威望的他,还是村调解委员,调解民间纠纷是他的绝活。不管多么难解的问题,一经他出马,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很有些传奇故事。如自己垫钱化解纠纷。一次有两人闹经济纠纷,这家说少了元不干,那家说最多给元,双方相持不下,找到爷爷评理。调解半天无效,爷爷索性说:“你少要,他多出,中间我出元,就这样!”有时,他即便是身负债务,但人有困难求到他,他还借钱来帮助人家。人们常说:“朱二掌柜一跺脚,咱村里四街乱颤。人家不是逞势力,耍贼横,是人们都尊重他。”

父爱如山

有一次爷爷几人赶马车出门返回时,在离家二十多里路的滑岗村,天便黑了。人困马乏,草料盘缠俱尽,而天要下雨,大家商议找个地方歇脚。正好遇到一个人询问什么地方可以投宿,只见那人惊呼道:“这不是朱二掌柜吗!”那人非常热情,安排车辆存放,牲口草料,请到家中吃饭住宿。原来这人到爷爷村赶集发生口角,本地人耍横打起架来,此人被打伤,货物车子被砸。爷爷闻讯赶到劝解,教人包伤修车,又派人护送他回家。其实爷爷早认不得他了,可他忘不了爷爷。

爷爷是个大孝子,由于兄长太穷,是他独自赡养老人,而从不计较。爷爷是太奶奶最小的孩子,太奶奶达九十五岁高寿,这在当时是个奇迹。太奶奶是个很顾面子的人,她上街,总要打扮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她说:“人们看到我会说,这就是朱二掌柜的娘啊。”显然,她是多么为自己儿子的社会声望自豪,同时,又是多么愿给儿子脸上增添些光彩。

父爱如山

这次还无意中听说,我的父亲是自己离家出走当兵的。当时,父亲失踪,急坏了爷爷,他发疯似得把父亲在院子里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拔掉,买卖也做不下去了。后听人说,东街一个部队干部回家跟父亲接触过。估计是他把父亲动员走了。又听说部队在保定。于是,爷爷徒步走到保定去找。那时,没有自行车,更别说汽车。爷爷真的就把父亲找了回来。由于父亲执意要从军,无奈,爷爷又把他送了回去。

此后,因战时吃紧,多少年音讯皆无,生死不知。一日逢集日,爷爷正在饭馆照应顾客,从外面走进一位机关干部打扮的人。爷爷忙上前招呼:“同志,里面坐!”又见那人走近说:“爹,我是小宪啊!”全家人奔走相告,欣喜万分。这便是父亲第一次探家。此后,父亲尽心赡养年老的双亲,直到寿终正寝。

前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自己,使自己确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服务人民、奉献光荣的人生观。父母没有立碑,但老一辈的精神丰碑不会磨灭。自己为成长在这样的家庭而自豪,也有责任将这样的传统传承下去。

供稿:朱庆铭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庢湁浠涔堝亸鏂规不鐤楀悧
鐧芥鐤殑鍘熷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nr/91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