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内容 >> 九九重阳节,重阳习俗知多少十跪父母恩
???????????????????????????????????????????????????????????????
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今天小编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说、习俗,一起去了解一下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祭祖
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广东人所说的“拜太公山”。这一天对于家族的人来讲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重阳登高,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古时因耕地资源少,加上有讲究的人家要看龙脉堪风水,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不仅仅要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下去,而且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孝敬自己的祖先自己的亲人,让传统的孝爱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重阳节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饱含着父母养育我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滴心血。一年一度重阳节即将到来,我们借《十跪父母恩》向天下的父母表达子女道不完的感激和爱。
十跪父母恩(珍藏版)
|一跪|
▼
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
赤身无有一根线,问爹问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二跪|
▼
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
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
孩儿病情得好转,父母方才展笑颜。
|三跪|
▼
学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与水边边;
时时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四跪|
▼
八岁九岁送学堂,望儿发奋赛圣贤;
衣袜鞋帽都办全,冬穿棉来夏穿单;
先生打儿娘心酸,拂袖掩面泪擦干。
|五跪|
▼
父母真情比海深,为孩花钱不心疼;
早起晚睡赚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
莫让孩儿差别人,恨把黄土变金银。
|六跪|
▼
儿女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孩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
▼
养儿养女一样看,十七八岁结姻缘;
烧香问神求灵签,力出尽来汗流干;
花钱多少难算尽,为了儿女把账欠。
|八跪|
▼
成家立业儿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断;
千辛万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万;
如若生儿娘不管,儿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
▼
父母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
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
儿女回家笑常在,嘘寒问暖忙炒菜。
|十跪|
▼
父母年老得病患,谁请医来药谁煎;
二老能活几多年,儿女团圆有几天;
父母百年闭了眼,几多儿女在身边。
焦作影视城
jzhhysc
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十大影视城
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nr/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