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李又顺有些道理还是要尽早告诉孩子父亲节

发布时间:2018-2-25 21:54:03   点击数:

人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但未必人人都可胜任愉快。

读到《我跟孩子讲道理》一书作者的这句话,我先是为之一怔,继而产生共鸣。确实,天下父母者众,但能“胜任”的恐怕不多,而能“胜任”又“愉快”的,恐怕就更少了。而细读这本书,我愈加确定,作者作为一位父亲(父母),他既是“有资格”的,也是“可胜任”与“愉快”的。

举重若轻的文笔所散逸的心智氛围,拿捏有度,收放自如;而主题章节(《一生之计》《珍重生命》《成败之间》《亲子时光》《会飞的秘诀》等)设置错落有致,则清晰地表达了作者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要领、步骤与人格构建互相影响的各个层面。全书洋洋数万言,一气呵成,则更是坦呈了一位睿智父亲教育孩子的一份笃定、沉着与自信。从生命教育到人格发展,从人生谜思到日常琐事,从亲子时光到放飞梦想,等等,凡是有关孩子成长的重要之处均有所涉及,可谓面面俱到——一位用心之诚、用心良苦的卓越父亲的伟岸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作者给孩子讲道理,不是纸上谈兵,总是在与孩子(伊美)的互动中不失时机地加以诱发、引导。道理讲得不枯燥,不抽象,有血有肉,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起有伏,确实功夫不浅,非有智有谋、有胆有识(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有种有料)而不能为。比如《生命只宜轻放》一篇。我们知道,是父母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珍视生命,而作者善于“就地取材”,用身边患抑郁症、贪杯朋友的不幸离世及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天灾人祸,对孩子上了一堂极其精彩而富有成效的生命教育课,不仅启发孩子“很多时候,生命比薄胎瓷器更容易破碎”,因此要倍加珍视自己的生命;还启发为人父母的读者,要像对待“薄胎瓷器”那样“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因为“孩子的安全意识远比成年人淡薄,他们犹如小鹿在危机四伏的丛林中穿行,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指引,有时,一个微小的疏忽就会酿成悲剧”。

▲作家王开林和他的女儿

作者还善用自己的特长(学者、作家),对孩子因势利导。在涉及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作者的一篇《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把“道理”讲得了然通透。作者认为“新世纪出生的这一代人从小衣食无忧,多媒体提供的娱乐花样层出不穷,父母的呵护无微不至,他们对于挫折完全陌生。好在历史故事是现成的,她(伊美,作者女儿)喜欢听我讲述”。作者为了告诉孩子(伊美)“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的道理,讲了好几个生动可信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关于西班牙航船博物馆里陈列的大大小小著名帆船坎坷经历的,有关于比尔·盖茨艰苦创业的,有关于伟人华盛顿和拿破仑的。尤其是作者讲的刘邦与项羽的故事,更具代表性。这里不妨摘录一段:

大大小小的挫折能使勇敢的人愈挫愈奋,也能使聪明的人愈挫愈精。不顺利很可能是好事多磨。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打了一百仗,输了九十九仗,有一回他仓皇逃命,竟将儿女和妻子推下严重超载的马车。但刘邦打赢了最为关键的战役——垓下之战,这就足够了。以拳击赛来打比方,单论点数,项羽领先太多,若论KO(击倒),刘邦一举胜出。项羽在乌江自杀身亡,刘邦逐鹿得鹿,问鼎得鼎,是个合理的结局。

让孩子读书,多读书,乃至养成读书的习惯,为人父母责无旁贷。作为父亲的作者,作为一个出生名门(早年北大高材生)、著述等身的优秀作家与学者,在引领孩子读书方面,似乎更有发言权。在《读书莫贪多》一篇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读书莫贪多,贪多嚼不烂”。作者甚至反对读书“多多益善”。“遇人不淑,有害;遇书不淑,同样有害”。作者文中指出:中国历代不乏读书多而最终读成脑残和废纸篓的书呆子,他们既缺乏鲜活的思想,又缺乏判断力、行动力和创造力。中国也不乏饱读诗书而行若狗彘的伪君子。关于孩子要读什么书、读多少书,作者更是一针见血:

读书人贵在博观约取,不做收割机,只做榨汁机。可以说,一生阅读数十部明心见性、沥胆披肝的好书就足敷所用了,一部《圣经》做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有道理的;但也可以说,一生读几万册不搭调、不靠谱的烂书,仍然会不着边际,甚至满脑袋浆糊。

我跟孩子讲道理

王开林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nr/98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