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有哪些地区设有父亲节……这些就无需多说了,真要说,还不一定有你知道得多。
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风俗的、本土的,舶来的等等,只要人们觉得适宜的、有现实意义的,甚至可以一用的就可以自由地过一过,方式各异,形式多样,倒也热热闹闹,既丰富了精神生活,也带动了商业经济,还能成就一些美好愿望。
任何一个节日,都有其内涵,都代表了一种文化。
我国官方没有设立父亲节。我国自古至今皆倡导孝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而大众最统一最容易吃透的认知差不多就是孝敬父母(长辈)这一最基本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父母其实天天都在过父母节。中国人讲究孝道,尤其讲究对父母的孝道,因此,自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孝子贤孙故事和传说(如“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也涌现出很多有关孝道文化的古典诗词和千古美文或著作(如儒家《孝经》、道家《庄子·天运》、百孝经等)……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中国有句经典的大众化的俗语就叫做“百善孝为先”,因没有孝,就没有根本,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这一个“孝”字,不但含有尊、敬、顺、善等之意,还有感恩、报答、奉养、传承等等之意。我国古代还有为逝去的父母“守孝”三年、“续须留发”的典故。“续须留发”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中国的孝,是深入肺腑的孝、细致恒绵的孝。
不论是中国的孝,还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其实都是一种文化。既是文化,就有共性和差异性。文化,这两个字包含的内涵太丰富,本人无法也没能力在这里多说,如果单从一些节日上来看,那就是:中国的重要节日都是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神话传说;西方的重要节日都是趋于现实需求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一个传奇故事。还有一条,中国的重要节日,其内涵至少在其千年以上,而西方的重要节日内涵一般在数百年左右。(作者: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