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起源 >> 为什么父亲节远不及母亲节隆重
一个新晋爸爸在节日前夕的反思
三年前的父亲节,我小学还没毕业的外甥突然冷不丁地向他姥爷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年的母亲节都大张旗鼓,而父亲节却冷冷清清呢?正在老人一脸错愕、反应不及之际,小家伙已自说自话地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妈妈都非常尽职尽责,爸爸的表现却往往差强人意!
三年过后,当我已是一个18个月大男孩的父亲,再回过头来品味外甥童言无忌的论断,心中不觉凛然。是啊,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和妈妈们相比,我们这些当爹的的确要差一大截,在照顾、教育子女方面明显没人家上心。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说吧,按照我的观察,周末陪着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的,总体来看还是以妈妈为主;线上线下和班主任打得火热的,通常来讲都是那些敬业的母亲。也许是因为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做铺垫,男同胞们习惯以工作、事业忙为借口,把与孩子有关的大部分事务都推给对方。“男人是要干大事的!”偶们说。于是一家之主的主要任务,无外乎就是赚钱养家,并在涉及家庭长远利益的重大事项上做出英明的决策;而像养育子女这样的家庭琐事(同时也属于“内”的范畴),毫无疑问,自然应该由女人操持。
然而正如无数事实所验证的,令人遗憾的是,能干得了大事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男人都和笔者一样,在为家庭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方面并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贡献”和配偶相比不过是半斤八两。
于是乎问题来了:既然不具备“干大事”的能力,“小事儿”的义务还能够因此豁免吗?如果照例落入“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俗套,那全盘皆空的人生又有何价值可言?
事实上,不管是内与外还是大与小的区分,在培养下一代这件事上都是不太适用的——这个工作虽然琐屑,但它却是所有家庭的核心要务,绝不是一般的鸡毛蒜皮的杂事儿所能比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没有理由抽身出来,把担子压给对方自己却在一旁偷懒。
和外甥的犀利评论完全吻合,在现实生活中,偷懒的一般以父亲居多——他们的注意力被交际、应酬(所谓的“主外”)所分散,不知不觉竟偏离了教子育儿这个原本的焦点。通常情况下,已婚女人在一起的话题,很多时候都围绕着孩子;男人们谈笑风生的,则往往与子女无关。没挂在嘴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意味着没放在心上。而自从本人连载《率子成龙:一个新晋爸爸为儿子精心准备的40堂课》以来,这种感觉更是有了直观的印证——从形式上看,拙著的主要“用户”貌似应该以男同胞为主;没料到反应最为热烈的,竟一如既往地还是那些更加“走心”的异性。
随着“好男人”的不断涌现,如今“奶爸”们越来越多了。但基于某些“先天不足”的缺陷,男人在亲子关系上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当小儿韩意已经发育到足以听到胎心的时候,妻子常常会抚着肚子亲切地和他说话。而这时的我却往往只是傻乎乎地在旁边看着,想要加入却始终插不上嘴。有时候,由于不满我的一言不发,妻子也会要求我讲上两句。而这时的我就像是不习惯电话留言的人一样,把话说得干干巴巴、毫无感情,连自己听着都难受得要死。虽然也同样贡献了一半的染色体,但爸爸不可能如妈妈一般,用一根脐带和孩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而非文学修辞上)的“血脉相连”。母乳尽管并非歌里唱的或者巴氏杀菌奶那样甘甜,可婴儿忘情吸吮时带给妈妈那“痛并快乐着”的奇妙感受,终究不是爸爸抓着奶瓶喂奶所能体会到的。既然老天爷让我们的生命起始于娘胎,那孩子和妈更亲就是天经地义。想明白了这一点,免了十月怀胎之苦的我们,又有什么好吃醋的呢?
父亲节前夕,有记者经走访后发现:尽管傍上了端午小长假,今年的父亲节市场热度仍旧不高,消费气场明显不及6个礼拜之前、同类型的另一节日。遭遇这种厚此薄彼的“歧视性待遇”,男同胞们大可不必义愤填膺——与其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倍感失落,倒不如认真反思一下:除了造物主的刻意安排之外,这一切是不是我们的咎由自取?
韩冷
年6月19日
备注:欢迎搜索“韩冷”订阅我的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qy/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