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起源 >> 岁时节日夏至夏至时节话清凉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图为蝉脱壳)三候半夏生半夏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礼记》上的说法是:“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可见,根据古人的观察,夏至时节,木槿花开也是典型的物候现象。夏至食俗吃瓜群众民俗君,夏至吃什么呀?当然要吃得清热消暑啦,菜单拿走不谢~民俗君凉面、西瓜、酸梅汤、冰激凌,哇,想想都流口水呢~各地夏至的食俗虽然有差异,但吃面是共通的。这主要是因为夏至前后,新麦已经成熟了,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清代时京师家家吃冷淘面,即“过水面”、“凉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这主要是因为夏至天气炎热,生冷食物比较合胃口,而且也不用担心因为寒凉而损害健康。面食胜地山西也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江苏南京人在夏至不仅吃面,还吃黄鳝、凉粉、苋菜等时令食物,再往南的广东,夏至食俗也是“冬至馄饨夏至面”,广东人把面条之长比作夏至日长长的白昼。夏至是西瓜上市的时节。西瓜是极好的清热消暑食品,夏至时节坐在瓜棚下避暑乘凉,品尝西瓜。还有很多地区在夏至前后喜食凉粉和酸梅汤等消暑佳品。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最为解暑的当然是冰啦。周代有专门负责在夏季给群臣分赐冰块消暑的官员(《周礼·天官·凌人》:“夏颁冰,掌事。”)。电视剧《甄嬛传》中也有以瓷盆盛冰块纳凉的镜头。《甄嬛传》冰块纳凉在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在夏季用上冰块儿呢?中国古人一直有冬天藏冰,夏天取用的办法。《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古代的大户人家会在冬季河水、湖水结冰的时候去取冰,藏到冰窖里,留待夏天使用。而且还有一种叫做冰鉴的专用容器在夏天装冰块消暑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就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吴越春秋》上也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冰窖口胡同的冰窖北京师范大学附近有一个冰窖口胡同,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就是因为曾是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在清代时叫做“冰窖口”,建有冰厂。年的时候改名为“冰窖口胡同”。直至年代这里的冰厂还在使用。寒风凛冽的冬季,冰厂工人到积水潭或太平湖取冰,切割成方块,用稻草盖好,到炎炎夏季开窖,向市场供应。如今人们夏季的消暑之冰种类繁多,冰激凌无限畅享。岭南地区还有夏至吃荔枝和狗肉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一起吃不热。谚语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是说夏至日吃狗肉能帮助抵挡西风恶雨的入侵。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吃狗肉的习俗也有不同的看法。夏至民俗祭神祈年因为夏至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这期间的民俗活动很多都是为了祈求作物丰收的。《周礼·春官》记载说:“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在周代的时候,人们在夏至日祭神,是为了消除疫病和灾荒。《史记·封禅书》中说:“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直到清代皇家还保持着夏至日祭地的大典,明清时期祭地典礼在北京地坛举行。这种祭祀仪式现在还存在着。浙江金华地区就在夏至日祭田公、田婆,这就是祭祀土地神以求丰收。广东阳江还在夏至期间举办开镰节。在开镰的前一天,各家各户做好面饼和茶,准备美酒,在广场上跳“禾楼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雨求晴在夏季易旱的北方,有夏至祈雨的习俗。如果雨水过多,又有巫术止雨。比如民间剪纸中有扫天婆,有些地方也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1扫天婆(左上)2扫天婆(甘肃朱杨氏)(左下)3扫晴娘(右上)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可以买到的晴天娃娃就来源于扫天婆和扫晴娘。淘井换水夏至在古代还有淘井换水的习俗,这与古代改火的制度有着同样的性质。人们认为夏至阴气上升,夏至“一阴生”,夏至以后的水是新水,换掉旧水,用夏至新水有利于身体保健。在汉代月令简牍中,多见夏至换水的记载。夏至淘井是古代良好的卫生传统。给牛喝麦仁汤山东临沂在夏至前后给耕牛改善伙食。民谣中说:“春牛鞭,舐牛汉;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在伏日给牛煮麦仁汤,据说牛喝了身体好能干活,而且不流汗。夏季数九歌很多人都听过冬季数九歌,其实夏季也有数九歌,只是流传的范围较小。夏季数九歌就是从夏至日开始数的。北方农村的数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被;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南方的湖北有数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住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夏至到啦,以后天气渐热,白昼渐短,阴气渐生。小伙伴们有没有感受到浓浓的夏意扑面而来呀!炎热的日子里,别忘了吃点西瓜喝点酸梅汤消消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紧张的期末啦!民俗君吃冰棍儿去喽!参考文献:高倩艺:《二十四节气民俗》,中国社会出版社,年。顾问:萧放、朱霞指导老师:鞠熙栏目负责人:孙英芳撰稿:黄美龄图文编辑:彭晓宁(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一个亦庄亦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