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食俗 >> 父亲,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文/晓婉
《论语》学而篇里有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在《易经》蛊卦的爻辞里,有“干父之蛊”“干母之蛊”......
这些都是说,对于每一个家庭环境,母亲给我们的多半是物质方面的照顾,而父亲教给我们的多半是精神方面的提升。
我家里亦是如此。父亲对我的精神指引非常大,思想,性格,眼界无不受之浸染,一直到现在依然潜移默化地,时刻伴随着。
而今正值父亲节,借此分享几个成长路上父亲与我的小故事,以表达对父亲的深情。
自幼掌上明珠,懂得自尊自爱人生有很多东西可以选择,而有些则不能,比如出身。感恩的是,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父母百般宠爱的家庭,每每回忆,都是温暖。
除了有个勤劳持家的母亲,更有个充满慈爱与耐心的父亲。
我出生较迟,是家中独子,又是女孩,所以从一出生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简直是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因此我很早就懂得了自尊自爱。
记得有一次,是我四岁的时候,看到邻居的小哥哥们在一起剥虾吃,就很好奇,也凑过去。小男孩们恶作剧,把剥剩的虾头和虾壳装袋子里塞给我。
我拿回家坐在门口,正要抓虾壳往嘴里放,被父亲看到,气愤得一把抢过来扔掉,蹲下来摸着我的头说,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和爸爸妈妈讲,爸爸妈妈会给你去买,不能憋在心里,更不能去给别人要东西……
尽管那时年龄太小,但这个事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仿佛昨日,就连那天父亲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记得清清楚楚。从没见过父亲那样反常。
很快父亲去水产市场买来很多新鲜虾和蟹让母亲煮给我吃,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那是永远难忘的美味。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对别人的任何东西好奇,也从不羡慕任何人所拥有,一直到现在。
其实那会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勉强温饱。父亲在政府当秘书,总是写稿到凌晨,我夜里醒来,随时会看到父亲伴着台灯写作的身影,非常辛苦得赚钱养家。
但只要我喜欢我想要的,他总是不惜一切得给我,用行动让我终生记得,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尊,绝不能伸手乞怜,更不允许我受到任何的侮辱。
这些在我成长道路上理解得更加深刻,到中学时候,父亲每看到街上打工女孩们,在店门口喊口号,跳集体操为产品做宣传,就立马变表情,咬牙瞪眼地说,无论如何,绝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将来去干这些,简直没有自尊,实在丢尽了脸面。
那时的我其实已经明白,工作是不分贵贱的,只是在父亲心中,他不允许女儿在任何时候用卖弄笑颜或者出卖自尊的方式,去谋生盈利。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钱不重要,自尊更重要。
他就经常在业余时间带我开拓思路,讲解古今故事,不参与我课程,但同样伴随学习和成长。
伴随青少年学习,懂得眼界开阔《易经》观卦第二爻爻辞,窥观,利女贞。
意思是从门缝里看人的行为,对一个女性来讲,是正当的,但是男人不可以。因为门缝里看事物只看到一点点,就以偏概全,是狭隘的。
那是因为女孩子要受到的格外的保护,但同时在某方面难免吃亏。
而父亲在我心中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一方面和其他父亲一样保护爱护我,一面又带我开阔眼界,丝毫不亚于男生视野。这也是我眼中他与其他父亲最大的区别。
说起爱护,可谓无微不至。
凡是我爱吃的水果,面包等一切健康的食品,他都还要选了又选,把外皮剥了又剥,有一点看着不好就绝不给我,生怕我吃坏了肚子。感冒发烧更是为我亲自试温送药,细致得不能再细致。
这还不算,我都读高中了,家门口就是学校,步行不到三分钟,他每个晚自习都提前到门口接我等我,从初中到高中整整坚持了六年。
说起眼界,父亲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家里好多名著小说,他最爱的三国演义,也自然成了我自幼最喜欢的影视作品。
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赵云,孙策,周瑜,马超……小学三年级就脱口而出,很诧异小女孩为什么喜欢读这些,正因为女孩读这些,才使我的思维更加开阔,遇到问题懂得看长远。
现实中更是如此,因为爱好和思想,从小到大我的朋友都是男生更多一些,而且普遍优秀。感情道路上也是顺风顺水,我的初恋大学男友就是今天的丈夫,一次恋爱就成功,从没有失恋过。
在男生面前的我向来充满了自信,一直以自己的女性角色而自豪,不论在什么场合,始终都得到男生朋友们的尊重。都对我的影响帮助非常大,到现在依然十分感动。细想想,全是源于父亲优秀的引导。
追随学习曾师智慧,拉近父女亲情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一利必有一弊。父亲的过度娇宠,也造成了我一味地任性和自我。经常无法无天,从中学叛逆期,就开始和父亲意见不合,他说东我偏说西。
不想按照他设定的方式生活,总有的独特想法,一直到大学毕业成年后经常吵架,甚至吵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还时不时以死相逼。
高考考得不理想,又不喜欢父亲给安排的体面舒适的工作,非要自己跑出去,远离家乡证明自己。
一个人在外,才尝到孤独的滋味,尽管父亲对我离家出走有百般无奈,但依然尽力给我充足的物质,每个月都省吃俭用挤出生活费给我,生怕在外面吃不好,或者为了钱做不正当的事。
我本身还算自律,一个人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曾仕强教授的《论三国智慧》,便一发不可收拾。
《三国演义》是父亲的爱好,也是我的爱好。不听曾师讲述,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看是多么肤浅。
原来里面的旷世哲学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是高度的智慧,瞬间觉得其他名人的解说都不及万分之一。
有次回家就兴奋地在良心网买了《曾仕强论三国智慧》一套书,想着闲时再细品。
而当我再次回家打开书的时候,发现里面记载了父亲满满的笔迹和随感,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全身,感动的泪水充满眼眶……
难怪,父亲和别人聊天经常引用曾师的原话,经常说什么一只看不见的手?!
难怪,总是诧异为什么父亲的很多思想和曾师不谋而合?!
难怪,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在外时父亲对我说的话!
他说,如果前方很光明,就迎难而上,如果一片险阻,就先回来,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随时向前,不要莽撞和蛮干!时刻给自己留后路和余地,这就叫进退自如!
难道,这不就是可进可退,一阴一阳,休息是为了更长的路的易经思维嘛!再想想我一个女孩子走南闯北的轻松自如,还不是自幼父亲培养的信心!
感恩《三国演义》,感恩曾师智慧,这就是拉近我们父女亲情的手,是我灵魂进步的阶梯!
就算和父亲之前有一万个不合,而现在每天追随曾师学习中华文化,仿佛是有史以来父亲最支持我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心中无限感恩!
大恩不言谢。父亲节,感恩父亲,致敬曾师!
END作者简介:
晓婉,本名高楠,河北唐山人,政府职员。曾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ss/1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