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豫苑文风
与您共同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父亲的传奇
????
一个平凡的人,一段不寻常的往事,一本没有文字却熠熠闪光的家书,一部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人生传奇。这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家风故事——《父亲的传奇》。
作为家中长女,我陪伴父亲的时间更长,我对父亲的理解更深。我觉得父亲是一条大河,波澜壮阔又平静深邃,永久灌溉着子女的灵魂家园。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因为家庭贫困,连学校大门都没进过。作为农民,父亲本色当行,为此他接连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在农村这块属于父亲的天地里,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少年时期,父亲曾为生产队吹过上工的号。那是一把退役的军号,许多人吹不响,但小小的少年却吹出了嘹亮的声音。父亲为此深以为傲。成年后,他曾经和几个胆大的同伴拉了一车苹果到武汉贩卖,虽然连本都赔了,但父亲对这次的闯荡经历很自豪,经常对一路见闻津津乐道。我至今还保留着他在武汉紫荆山百货大楼前的黑白照片。年轻的父亲目光清亮有神,浑身英气焕发,丝毫看不出他来自穷山僻壤。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上山砍柴的经历。医院的病床前,父亲讲给我听的。那时的父亲刚刚成年,经常和同村的伙伴们一起到山里砍柴。有一次,当他们担着一担木柴,从五成沟的山里出来时,月亮已经悄悄升起来了。同伴们的父亲都在沟外等着,他们接过孩子肩上的担子,在月色中疾步向家中走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爷爷没有来接替。又累又饿的父亲多么想放下担子歇一歇啊!但他没有,他咬紧牙关,把柴火担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紧紧跟着其他人。要过河了,那时候的伊河没有架桥,河中的十几块大青石是过河的落脚之处。月色清凉,大青石在黑黝黝的河水中泛着冷光,显得更加湿滑。父亲稳稳肩上的担子,努力让脚步更加轻捷。那吱吱呀呀的扁担,那哗哗飞溅的水花,还有那静默不语的月亮,他们都见证了这个倔强青年的坚毅和沉稳。“我不能落后,落后了会遇到狼的。”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说。虽然已是沉疴在身,他的精神状态尚好——清醒、乐观。
父亲给我讲这件事的时候,我的人生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有意要在生命的最后,给他的女儿一些启示。但我已经领悟在心,我决定像父亲一样咬紧牙关,即使不能超越,也坚决不能落在最后——不能让生活的恶狼追上我!
父亲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善良。他对奶奶的孝顺,远近皆知。记得小时候,我们姊妹们看电视剧《上海一家人》。剧中的老奶奶糊涂、凶恶,总是欺负女主角。我们一边看,一边嘴里说着“死老太婆”。父亲听到了,走过来严厉训斥我们“不许说这样的话!要是你们的奶奶听到了,会心里难过的。”就是在这样的家常小事中,父亲已经把敬老孝亲的观念深深种植在了我们的心中。
三十年前,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忙碌的时节,都是几户人家自愿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干活。村里有一个我们叫他“发叔”的人,为人老实,干活又慢又笨拙,没有人愿意和他结对子。我精明能干的父亲,他作为生产队长,许多人想和他一起干活。但父亲总是谢绝了其他人的好意,主动和老实的发叔结为伙伴。干活的时候,发叔没有眼力,不知轻重,父亲总是耐着性子指挥着。要知道,父亲在我们村可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呀,可他对弱者却如此宽容。“不能欺软怕硬”,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里边有他做人的智慧,更有他为人的善良。
父亲对我们姊妹们无比关爱。小时候,每当夏季河水暴涨,父亲总是背我过河去上学。我初中毕业了,又背我的弟弟过河,背我的妹妹过河。我们长大了,成家了,父亲却老了。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可我总觉得父亲还在我们身边。因为家庭贫困,我的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父亲用他说过的每一句话,走过的每一步路,写成了一部厚重的家书,留下了一段传奇人生。父亲在,家风就在;家风在,父亲就在。我们会在父亲的指引下,堂堂正正,侠骨柔肠,为我家的家书添上新的篇章。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作者简介
李阳春,女,七零后一枚,现供职于洛阳市栾川县实验中学。从小热爱读书,参加工作后,初心不泯,阅读习作,乐在其中。总把心事付笔端,天光云影心自闲。
往期精彩回顾
李阳春
《杏花物语》
李阳春
芳华往事
李阳春
伊水问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