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是愛呀這所大學很有爸氣

发布时间:2021-2-13 1:48:48   点击数:

今天就是父親節啦!

小編邀請到五位已為人父的澳大教授來分享這些年他們與孩子在澳大的生活點滴。讓我們看一看平時課堂上的教授在擔任「父親」角色時的樣子吧~

RostamJ.Neuwirth教授

法學院環球法律學系主任

來自奧地利的RostamJ.Neuwirth教授已在澳門生活了12年,期間認識了妻子,二人目前育有一兒一女。「我的7歲兒子Elam和5歲女兒Lea自出生以來就一直把澳大當作他們的家。平日孩子們會跟著我和太太到圖書館閱讀,裡面有許多兒童讀物非常適合他們看。他們特別喜歡校園開闊的環境、美麗的綠化和湖景,可以經常在校園裡騎單車、玩直排輪、打網球,或者去探索發現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如蝸牛和青蛙。」

Neuwirth教授認為,學術工作者更有利於兼顧家庭,使他在工作安排上有一定的靈活性。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有些學期需要在晚上授課,又或者遇上緊急項目在非辦公時間和週末還是要繼續工作。過度投入學術工作可能會有忽視家庭的風險,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孩子們可以不斷地提醒我們要更好地平衡學術工作和家庭。」

徐仁和教授

健康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

徐教授在年加入澳大,他表示「澳大校園給了孩子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家長們即是同事,又是鄰居和朋友。孩子們從小就受到科技和人文的薰陶。澳門雖小,卻能背靠祖國、放眼世界。我感激澳大為教職員工和我們的家人提供的美好環境和各項支持。即使在疫情期間,孩子們仍有許多開心的自娛項目。」

劉世鼎教授

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副系主任

劉教授的兒子Walter早於澳大還在舊校園時就出生了。「當時正在建新校園,Walter看到路邊張貼新校園的圖片,五歲的他指著圖片興奮好奇地問:『這是我們以後的澳大嗎?』一晃眼,已經遷校六年,小孩也長成少年。還記得他小時候我就帶他去舊校園的體育館打籃球,他連球都拿不穩。長大後,他常自己一個人帶著籃球到澳大的室外場,頂著大太陽耗一個下午,或跟我在夜間球場的燈光下,一對一單挑。真是美好的時光啊!現在他已是澳門青年代表隊的一員。時間過得真快啊!」

學者的工作繁重,與兒子相處的時光便成了生活的調劑。「跟他玩、看影片、聊天、吃東西,是我工作累了時最放鬆的時刻。看著他一天天長大也是個學習的過程,讓我對學生和年輕人有多一份包容和理解。」

KevinMaher

人文學院英語中心高級導師

來自美國的Maher曾在韓國和日本任教,有一個11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他們已在澳門生活了七年。這些年來,由於兒子從小便患有自閉症,一直以來都特別需要關注。而女兒則是個才藝達人,芭蕾舞、空手道、唱歌、騎行以及各式各樣的語言學習等,無一不令她樂在其中。」他說孩子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讓他忙個不停。

兼顧教學和家庭,Maher非常會善用時間。「我會在傍晚時分回家與妻子和孩子們共度晚餐,在孩子們睡著之後,大概九點左右便悄悄溜回辦公室繼續未完的工作,直到凌晨。」

許冠南教授

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

許教授在年加入澳大前曾在韓國任教,他的太太就是一位韓國人。在澳大校園裡,許教授和孩子們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騎單車、游泳、散步、去圖書館、賞龜等都是家庭的日常活動。「通常父親節這一天我會與家人共度時光,每年我都會觀察孩子與以往的父親節相比有哪些成長,近年他們喜歡玩更有挑戰的事,看到孩子的成長令我十分欣慰。」許教授表示在週末與家人和朋友共度時光有助於平衡工作與生活,有時甚至能為他的研究提供更多新鮮的靈感和想法,「希望大家也能有類似的啟發和收穫,也祝願大家和家人有一個愉快的父親節!」

父親節

快樂

HappyFather‘sDay

更多精彩內容:

1.內地生快看!澳大本科生招生開始

2.大學芸芸,為什麼選擇澳門大學?

3.澳大核酸檢測技術有新突破4.仲夏,為澳大換上一身新衣裳

5.1、2、3,走吧!

6.小編帶你花式出門

採訪:庄瑜婷、林嘉敏,校園記者王藝琳、黃雅琪

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李巧雲,庄瑜婷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wxzp/127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