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文学作品 >> 父亲节感恩教育,不是简单说quot谢
以下几个场景
有你家孩子吗?
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背着,孩子心安理得地空着手走;
吃饭时,孩子坐在饭桌前等着你为他盛好饭;
不管孩子房间多乱,都是父母整理,从来不用干家务,只要专心搞学习;
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孩子向你要手机和电脑,你就给他买;
……
一个故事
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接着往下看: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从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感恩教育
从教孩子说“谢谢”开始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得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父亲节
让感恩成为重要仪式
利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可以在家创设一些重要的感恩仪式。这种比较正式的仪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选择重要的时间点,可以是每周的一个固定晚餐,可以是家庭成员过生日的时候,当然还可以是“父亲节”这一天,通过下面这几件事情,来互相表达感恩。
01/全家人聚餐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到外面选一家饭店聚餐,餐桌上碰杯以示庆祝。在这个时刻,平时没有及时表达的感谢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尽情表达。同时,这也是一种家庭文化的具体体现,让家庭成员感受到彼此的祝福和家庭的温馨。
02/互赠礼物
在每个人的生日、父亲节、母情节等,通过买或动手做一些小礼品,送给当天的主角。如这次的父亲节孩子可以画一幅画送给父亲,给每个人准备一盘点心,亲自剥一些瓜子,拿一些饼干之类的零食。当然,反过来,遇到孩子的节日,家里同样也要给孩子庆祝,包一个红包,买一份孩子自己挑选的礼物……
03/互写纸条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把自己最近想要感激的人和事写在纸条上。有些字孩子还不会写,可以用拼音代替。在父亲节这天,全家人拿出这些纸条来读,共同分享每一个人需要感谢的那些人和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彼此加深感情,相互增进理解。
点击下方图片,可以阅读精彩文章哦↓↓↓▲关于高考零分作文,褒贬不一,你怎么看?▲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学,这话你一定耳熟!▲打今儿起,农村娃和城里娃上学一样待遇了!兰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