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由來
復活節(耶穌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它的慶祝活動從四旬齋開始,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在歐美各國,復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
復活節假期通常都是由星期五開始,直至星期一。《聖經》上面記載著,耶穌基督被門徒出賣,繼而被帶上法庭,並在星期五被人釘死於十字架上。由於猶太人的法律,星期六是安息日,一切活動都要停止,基督的追隨者只好在星期五日落前將基督的遺體草草安葬在一個墓穴內,就匆匆離開。
星期日早上,當人們再次去到基督的墓穴時,發現耶穌的屍首不見了,同時知道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自此,基督徒就將紀念基督復活的星期日稱為「復活節」,這就是復活節的起源。而同時,復活節之前的星期五,就定為「受難節」,紀念耶穌基督的受難。
復活節的計算方法
復活節會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因為春分之後北半球便開始日長夜短——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此後每年3月21日當日或之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
復活節民間風俗
在西方,與復活節相關的物品有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傳說復活節彩蛋是復活節兔子發送的,有些人喜歡在蛋上畫各種各樣的鬼臉或花紋。而這些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
最後祝大家復活節假期愉快!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絡,由新家園小編整理)
鐭冲搴勬渶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鐧介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