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活动 >> 幸福爸爸吴京提前5天收到礼物你和父亲之间
我想吴京应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父亲吧!
6月16号,距离父亲节还有5天的时间,谢楠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是儿子吴所谓为爸爸吴京精心准备的父亲节礼物!
为什么要提前放出来呢?谢楠在微博中写着:迫不及待!
因为吴所谓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份礼物展示给爸爸,想要将自己的祝福和爱送给爸爸!但是,在小朋友满怀期待的背后,还有一丝小小的怯懦。
吴所谓会问妈妈:爸爸会不会不喜欢这份礼物?
妈妈告诉他:不会,如果你的用心爸爸体会不到,那是他的损失,但是我们都要相信爸爸!
一.你和父亲之间,需要传声筒吗?正如吴所谓在送礼物时会产生担心,爸爸会不会不喜欢我的礼物?爸爸会不会感受不到我的心意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现象:与母亲沟通,自然且温柔;与父亲沟通,沉默且忐忑。所以,很多人从小到大在与父亲沟通时,总是缺少直白与勇气,而是选择绕道而行,找到两者之间的传声筒,而母亲也就自然而然的担任起了这个角色。
记得在某期综艺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偶像王一博和家人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父亲,两人之间的对话十分简短,父亲问了些生活状况,又简单叮嘱几句,而王一博则是父亲问一句答一句,彼此间找不到更好的话题,于是亲子间的沟通便陷入到沉默之中,直到电话被挂断,也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在这几分钟的沟通中,有太多人的影子。简短沉默,正如幼时放学回家后和父亲的对话:“爸,我妈呢?”即使成年后,我们很多人对爸爸都不愿意直白表达情感和沟通。一位朋友曾说过,如今自己也有家有业,但每次和家里人打电话时,还是更倾向于和妈妈唠叨几句家长里短,对于父亲,她更愿意通过母亲在电话中得知健康和平安,这不是不爱,而是对于父亲的爱,好像总是比母爱更难用言语表达。
二.面对父爱,我们为何会失声?在我们面对父亲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喜欢用行动代替声音呢?
我曾看过这样一条回答:那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父爱在表达中有严厉,有沉默,有榜样,有缺失,但唯独缺少的是表达,那是很多父亲不擅长的领域,而长大后同样是孩子无法言之于口的习惯。
1.严父形象,让爱在表达中失声:
有位网友说,他爸爸就是典型的严父形象,偶尔甚至会践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
这么多年没有走歪人生路,直到如今小有成就时,他才能理解那份沉默严肃背后深沉的爱,但也恰好是那份严厉,成为了他幼年时矛盾的安全感与噩梦,安全感是父亲能挡风遮雨的肩膀,而噩梦是严厉责骂后,那份在孩子心中飘摇不定的爱。
所以,习惯了严父教育的他,感恩父亲的栽培和保护,但却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出内心的亲昵和爱。
2.家庭角色缺失,让父爱渐渐模糊:
在很多家庭理念中,父亲应该奔波在外,担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而母亲则更愿意倾向于家庭,照顾孩子和老人,承担起家庭重担。但是这样的分工却非常容易造成家庭关系的失衡,对于孩子而言,父亲在家庭环境中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也会在缺少互动和陪伴中,让父爱在孩子心中渐渐模糊。
所以,当父爱离孩子很远,而孩子又无法理解生活重担时,就会在亲子关系中产生隔阂感,而经年累月下,即使孩子长大成人,这种横亘在亲子间的隔阂感也会让表达爱这件事变得困难。
3.不表达,父爱不被孩子理解:
在《老师请回答》这档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即孩子因为一张银行卡与父亲闹僵,而直到节目调解之前,孩子对于父爱的伟大和隐忍依旧不知晓半分。
这位父亲靠跑长途车赚钱,工作十分辛苦。医院看医生,得知药费需花费元左右,这位父亲舍不得浪费这些钱在自己身上,回家后自己将疼痛的牙处理掉,而这一切孩子全然不知。在节目中,父亲说起了为何不告诉孩子,他说第一是自己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这本身就是种亏欠,而第二是这些他都能自己扛,无需孩子操心。
但显然,这种藏于内心的爱,在表达之前并未被孩子理解且接受,反而差点反目成仇。
三.父与子:可建立亲厚的、可表达的爱!在传统教育中,父与子的爱更多的倾向于沉默与厚重。
但很多时候,那需要父与子在亲子关系中承担着不同程度的痛苦:比如被误解后隐忍的父爱;比如成长中不断自我消解委屈的孩子。而这一切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父子之间可通过一些小技巧去建立可表达爱、亲厚的关系!
1.多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
父与子相处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要拒绝严父形象。
严父更多靠打压与威胁去征服孩子,但在这个过程中,亲子关系也容易变得疏远。所以比起严格教育,父亲也可以多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比如为什么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为什么会觉得委屈?为什么喜欢超级飞侠等等。
当父亲愿意用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就会让孩子更愿意去接纳和理解父爱。
2.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即指,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敷衍,而是要认认真真的陪伴孩子玩,开开心心的和孩子互动。
看护不等于陪伴,这是很多父亲在家陪伴孩子时会出现的错误行为。比如陪孩子玩时看手机电视;态度十分敷衍;过多干预孩子的玩法等等,这些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其实是无法起到正向积极作用的。
所以,陪孩子玩时,要认真投入,去听孩子讲解并尊重他的游戏规则,合理分工互动,让孩子在与父亲的互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3.参与到家庭生活中:
比起“君子远离庖厨”,父亲更应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父爱的温馨和责任感。
比如和孩子分工整理客厅,陪孩子一起收拾他的小床铺,和孩子一起帮助妈妈洗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能够感受到源自于家庭的温馨之爱,也能够感受到父亲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
4.多表达,让孩子知道我爱你:
语言对于孩子而言,会产生非常大的力量。
积极正向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力量,即使深陷挫折也有勇气重新站起;但是消极指责的语言则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和勇气,即使人生尽是坦途,也会因小小石子的阻挡而退缩逃避。所以,当父亲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时,即使不擅长也要尝试着去表达,让孩子知道我爱你,不要将爱封藏于内心,这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拥有更多,更有质量的安全感。
其实生活中,像吴所谓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愿意将满心的爱递到父亲的面前,却也忐忑于父亲是否愿意接受。而对于父亲而言,在感知到孩子心意可贵之时,也要用语言和行动去告诉孩子,爸爸接收到了你的礼物和你给予的最珍贵的爱!
你会对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爱吗?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