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节 >> 节日食俗 >> 粽情端午节南宁欢乐赏民俗活动多,端午节
点击免费发布招聘求职、房屋租售、二手转让、商家优惠等武鸣本地便民信息
一年一度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即将来临!我们也将迎接盛夏的第一个小长假。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我们的节日粽情端午节欢乐赏民俗
包粽子、制香囊、洗龙水、逛夜市……端午节假期期间,南宁市推出端午民俗、亲子狂欢、文化休闲等主题的3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优惠措施,让市民游客更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精粹。
挂艾吃粽,感受传统民俗
6月25日,青秀山风景区举办端午节科普活动——“谢谢你,鼻子”,开展闻香识植物、古风香囊制作活动。同时,在景区
欢乐夜游,越夜越精彩
6月25日—26日17:00—22:00,百益·上河城举办“与粽不同,粽情欢乐尝端午”活动,举行放粽狂欢喝酒大赛,发朋友圈领商家优惠券、香囊、粽子等小礼品,还有端午印象市集。
民歌湖景区推出民歌湖—贤宾湖—民歌湖游船线路元起/小时“包船畅游”优惠价;民歌湖—贤宾湖—民歌湖游船线路58元亲子套票优惠。
民生旅游码头推出端午品粽子、赏天琴、送五彩绳活动,乘坐邕江夜游端午系列游船航线可品尝广西各地各具特色的粽子。
6月25日—27日,亭子码头加推夜游航班,推出成人3折优惠票和20元儿童优惠票。
6月25日—27日,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举办方特星空许愿夜活动,夜场时间延长至22时,现场有无人机星空表演、东盟美人奇画展、东南亚花车大巡游和夜游东南亚活动,并推出元/人夜场优惠票。
6月25日—27日,年南宁市李宁体育园生活好物集市在李宁体育园举行,实现玩乐购游一站式休闲体验。
端午节的由来
你究竟知道多少呢
小编带你涨知识
端午节由来
起源一:纪念屈原
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导致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元、湘流域。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很深。在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们都非常难过,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他认为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再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看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
午
节
农历五月初五
起源二:古越民族图腾祭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这个遗存的族属,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百越族,他们有着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在水乡,是龙的子孙,他们的生产工具是大量的石器,也有一些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特有的,也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起源三: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好几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纪只有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啕大哭,过了17天,在5月5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被民间颂扬,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接下来,带领大家来了解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隆重又丰富,形式温情又有意义:1祭祀”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礼在华夏五礼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礼典、正史礼乐无不依正朔周制将祭祀之吉礼列为首位。在端午这天祭祀爱国先贤屈原,是示敬,是感怀,也是追忆。
2赛龙舟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3舞龙舞龙又称“玩龙灯“,源自人们对龙的崇拜,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在古代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舞龙,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到现在,人们还会在端午以舞龙的形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4端午食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很多人爱在粽子里包红枣,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据说吃五月端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5佩香囊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心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可做成不同的形状。香囊在古代还作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
因香包都是手工缝制,一针一线蕴涵了很多的深情挚意,把它当做礼物送人,是一份很真切的心意。如今香包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6插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时值仲夏,南北气候湿热,蛇蝎出没、疫病流行,人们受到恶劣生存环境的威胁,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这也是端午节被凸显的最初原因。
在端午节,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悬于堂中,还可制成花环做佩饰,用以僻邪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点朱砂,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7点朱砂在端午节给孩子额头上点上朱砂,寓意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在孩子额头画”王“字,其寓意着为孩子驱除灾害、瘟疫,象征着喜庆、吉祥。
8跳花柱舞花柱舞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古老的东方,人们在山林找回一颗高大的无花果树,去皮,在树的一头系上七彩绸带,装饰花环,另一端矗立于地,所有人按照特定的舞步和音律以彩带缠绕树干,当音乐结束后树干就变成一棵漂亮的花柱。
后来人们跳花柱舞用以祭祀树神、谷物神,庆祝农业丰收及春天来临,丰富多彩的色带代表着七彩的祝福。后来,这一节日成为华德福学校在端午节里一个传统的庆典节日。
9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来源:埋葬腐朽的月亮、幼教文化人、网络
(来源:)
点击马上免费发布信息到武鸣信息网(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征婚交友、二手交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