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肺》
作者:沧桑
诵读:仉玲
病危的父亲咳嗽得只剩
一把骨头临终的嘱托
没咳完便松开了双手
父亲爬了一辈子矿井
劳作的躯骨渐渐弯曲
矿难中幸存爬出井口
父亲伤残地走过晚秋
不舍的目光含着泪流
撒手人寰的一把瘦骨
烧成灰仍有一块石头
母亲说那是你爹的肺
同煤尘打了一辈交道
死了闫王爷还不想收
烧不碎的石头的肺呵
可是父亲未尽的嘱托
生,铮铮铁骨立后人
死,留得清白在人间
老爹
作者:阿薇
诵读:袁吉典
打小生长在深山里的老爹,日子一晃就是九十年。他熟悉山上的每一条小径、每一株树木,如同熟悉自己手上那十根弯曲枯瘦的指头。
山里的空气清新,泉水很甜,只是过于寂静。外面的世界应该很精彩,否则,年轻人就不会一去再也不肯回首。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的他,曾多少次登上山顶眺望远方,他想倾听火车的轰鸣,倾听大山外的声响。多少回他看着小溪发呆,想象着溪水流向的地方会是个什么不同的模样。
然而如今,他老了。老的走不动路,再也登不上窗外那高高的山顶。老的总是靠着向阳的墙根打盹,睡意昏沉。老的现在只能卧在床上,连回忆和思考都变得异常艰难与沉重。
那张古铜色的脸,刻满了沧桑的经纬与沟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那双结满了厚厚老茧的手,青筋暴露,爬行着岁月蹉跎的身影。而那把磨秃了的旧锄头,早已锈蚀成为一块疤,挂在墙头上,印证着他一生曾经的付出与伤痛。
行者的脚步,止于床头。生命被蹒跚成一杆旱烟袋,裹着年份的包浆,在夜里忽明忽暗。岁月的星辰,则被端在手上,像一团跳耀的不肯熄灭的火焰。
老爹要睡了。他不再言语,所有的话都躲在嗓子眼里与痰一起咕哝着,吐不出来。那位曾经站立成一座山,后来坐成了一墩树的山里人,现在躺成了一段不再流动的河。依旧在这深山里,依旧是那静静的月、潺潺的水,还有深山里不知疲倦、未曾与人一起苍老逝去的风……
《泪水点豆腐》
作者:靳卫明
诵读:梁姗
十八岁以前,穷字象心头上长的瘤,怎么也除不去,让我恨得牙痒。理想不是上大学,就想考技校,终于考上了,开学前的暑假最愉快了。四处打工,为了一天五块钱,能不要命地干一天力工,这就是人穷志短吧。爸退休了,也寻思找挣钱的道。
赵大爷是远近闻名的能人,退休后做了五年豆腐,挣了当时认为太多的钱。想回关里养老了,决定把做豆腐手艺传给最好的哥们,也就是我爸。爸很上心,趁赵大爷卖房子的空,置齐了工具,让一家人很兴奋。赵大爷手把手地交,爸用心学,开始做不好自己吃,后来差不多了,我挑着去卖。可跟人家的一比,太嫩了,弄得我很狼狈。赵大爷房子卖了三千元,三两天就要走了,钱没地儿放,就让爸保存,爸让妈千万放好。
那天卖豆腐回来,很闹心,真想跟爸说,让我干啥都行,可别让我再卖这破豆腐了,进门特意把桶弄得很响。可爸没在家,妈呆呆地坐在炕上,炕琴里的破烂全掏出来了。我问妈咋啦,她说招小偷了,赵大爷那三千块钱让人偷走了。我问爸呢?妈说去大娘家借了钱,给赵大爷送钱去了。我失魂落魄地往外走,在院子里碰到了没事一样的爸,我问爸钱真丢了,爸说妈把钱放在四哥毛裤里了,现在就剩毛裤了,准是丢了。还嘱咐我一会赵大爷来,千万别再提这事。我说赵大爷有的是钱,说一声省得借大娘家的了。爸说做人得要脸面,大不了白做一年豆腐!我刚想说看你做的破豆腐吧,看着爸的眼神变得很冷很冷,便生把那句话咽了回去。
我不死心,把妈翻过八百遍的破烂又翻了二百遍。妈哭着拦我,说别翻了,就放在老四的毛裤里了,你要是我的儿,就去帮你爸做豆腐去吧!我突然灵光一闪,跳上炕,把被垛架里的被全拽出来,在最里面的包袱里,翻出跟四哥毛裤一样的三哥的毛裤,在里面掏出三沓"大团结"。妈乐坏了,结巴地说快告诉你爸。我跳下炕,把钱藏在身后来到豆腐房。爸跟没事似的在认真点脑,头没抬说让我把锅刷了。我说钱找到了,在我三哥毛裤里了,说着把钱拿出来。爸抬起头,眼睛亮亮的,随着从那难忘的双眼里,滚出大颗大颗的泪,啪啪地掉进豆腐缸里。嘴里喃喃地支使我,买肉去,买肉去……
吃了那顿世上最香的肉,我家的豆腐生意算真正开张了,因为爸的泪水点的豆腐老好了,而且从那以后越来越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靳家豆腐在小西岗是有一号的。一晃马上三十多年了,那天的景像定影在我生命里,特别是父亲去世后,一想父亲就想起那一天,想起那一天就哭一场。好了,不哭了,把手机都整连电了……
《磨石》作者:沧桑
诵读:黑骏马
被刀磨了一辈子
一方坚硬的石头
变成一座岁月的马鞍
这马鞍如同父亲
被命运磨了一辈子
一身刚直的躯骨
变成一座弯躬的石桥
老家祖屋
那块塌腰的磨石
是父亲临终的遗产
望着这岁月的马鞍
常想起父亲的身影
常听到石桥下
马蹄叩击的流水声……
作者
沧桑
阿薇
靳卫明
诵读者:向东仉玲袁吉典梁珊黑骏马
鹤岗广播电视台
综合广播
编辑韩笑
审核王军刘学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