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听说有人要过中国版父亲节,选哪天最合适

发布时间:2020-9-3 17:32:19   点击数:

年代,作家郑渊洁与3岁儿子郑亚旗。(图/郑渊洁)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至,陆续看到不少对父亲的感恩与怀念。跟母亲节相同,目前大陆过的父亲节也源于美国。之前有人想把孟子母亲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毕竟“孟母三迁”的典故是家庭教育的模范,却基本无人指出中华父亲节应该定在哪天和为什么。这事总得有人来做。我试试。第1个父亲节的倡导者:多德夫人。(图/网络)

年,世界上第1个父亲节诞生在美国,由多德夫人倡导。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第6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斯马特曾参加南北战争,妻子过世后他独自经营一所乡下农场,并承担起抚养、教育6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排行老二,也是家里独女,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白天勤奋工作,晚上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个孩子的生活。当子女们长大成人,盼着能让父亲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却积劳成疾逝去。

斯马特辞世那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想念父亲,她明白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位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的父亲。这想法得到了牧师赞许与教会支持。

年父亲节前,奥巴马带女儿外出买冰淇淋。(图/网络)

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3个星期日。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1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同期美国多地也开始庆祝父亲节。年,尼克松签署文件把6月的第3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这是美国的永久纪念日。

从世界上最流行的父亲节---美国父亲节---曲折漫长的来由可知,这个节日主要为了惦念父亲的付出,价值与伟大。所谓“男性能顶半边天”,男士们不但贡献了DNA的一半,也替建设美满小家庭而孜孜奋斗着。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数不清的好父亲,他们就是光辉榜样,理应有一个官方正式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属于我们华夏文明炎黄子孙自己的父亲节。

曾子杀猪。(图/网络)

曾子是孔子的徒弟。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儿子边跟着她边哭,曾妻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为你杀一头猪。”妻子从集市返家后,曾子就要抓一头猪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跟小孩子闹着玩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的,他们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真杀猪煮了。

曾子深知孩子模仿天性的强大,还有诚信之重要,所以率先垂范,宁愿损失一头二师兄,也不轻易撒谎。

可惜,我查不到曾子的生日。

年,5岁的梁思成与父亲梁启超,弟弟,姐姐。(图/网络)

梁启超有9个子女,其中3个成为院士,其余6个也是各领域的佼佼者,人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作为父亲,投入巨大,成果斐然。长女梁思顺,诗词专家;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三子梁思忠,国军炮兵上校;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新四军战士;五子梁思礼,导弹和火箭专家。

梁启超生于年2月23日。

年,鲁迅与1岁儿子周海婴。(图/周海婴)鲁迅与周海婴共生活了7年,称其为“小红象”,因为鲁妻许广平称鲁迅为“小白象”,周海婴刚生下来时皮肤红红的,所以叫“小红象”。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他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来实行,让儿子“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周海婴称,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某天,周海婴死活不肯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他母亲写信解释:“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鲁迅去世次日,《大公报》发表了他的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正是这样做的,他毕业于北大核物理系,成为无线电专家,“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鲁迅生于年9月25日。

年代,郑渊洁儿子郑亚旗与孙女郑在。(图/网络)郑渊洁尊重儿子郑亚旗不喜欢在学校读书的逆反心理,给他办私塾,请名师,编教材,儿子18岁后自己负担生活费,儿子现在成了文化传媒界的精英。郑渊洁也支持女儿郑亚飞喜欢在学校上学的“正常”心态,持续包容鼓励,直到女儿被美国6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女儿可能成为将来的大导演。因材施教,顺应趋势,不强迫孩子走某条现成固定的人生道路,从不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思想跟郑渊洁的富有不存在直接关联,而主要涉及他的品质和智慧。郑渊洁生于年6月15日。年,杨慧松与13岁女儿杨沛宜。(图/杨慧松)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因《歌唱祖国》,口形提供者林妙可爆得大名,幕后献声人杨沛宜惨遭封杀。尽管之后社会各界为了弥补而给予杨沛宜很多承认与奖励,电力工程师杨慧松依然坚定如昔,不让女儿成为专业娱乐圈混混,而执意让她走学霸的艰险道路。杨慧松也挡住了媒体的各种采访,不让女儿被舆论所困扰。年,《人物》杂志想专访女儿,杨慧松拒绝的理由是:“我知道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但她现在需要过她15岁的暑假。”杨慧松用半文半白赠言女儿---“夫天地之浩渺,人生之无常,何以为贵?时值文脉断流之秋,上下多见物欲权谋,唯道德操守甚乏,何也?余尝秉烛纵观中华人类史,自然科学之思想汇入主流社会认知历时三百余年,然其生发之基自民国遁退而愈彰其溃,中华文明尚匹于西学者仅国学耳。入科学之门,须怀格物致知之心,誓寻普适真言于万物。然国学之道,非择其分支而殚精竭虑不能善学焉,或诗词歌赋,或理史策论,或音律书画。科学乎,国学乎,概皆意在对语千秋一寸心。既识此大体,锦瑟年华当与书香为度,是为不负天地人生。任它‘满城春色宫墙柳’,我自‘独上西楼劝斜阳’。陈师省身有言曰:‘于水流婉转处能耐住寂寞,临波涛惊骇时可跃于其上’,以此示儿且自我明志。”于今,杨沛宜在美国某常青藤名校计算机系深造,紧张学业之余偶尔发出的视频里,她的演唱水平与境界更是超越当年在奥运的惊艳一现,日臻炉火纯青。跟她同时出名的林妙可,渐趋平庸,泯然众人矣。固然,两位小姑娘的天赋跟努力不一,而最终人生,学习与事业的扳道工,是各自的家长,尤其是父亲。路遥在小说《人生》里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杨慧松生于年4月15日。有道是“男女平等”。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母亲或者父亲,家长对孩子的爱,亘古不变,一视同仁。这是人类得以繁衍壮大,成为“万物之灵长”,并向宇宙迈进的基础,属于杠杠的普世价值,也丝毫不因阶层,职业,收入等而变化。神州传统文化讲究含蓄蕴藉,而中国的父亲们更是深沉,不擅表达。华夏爸爸们心中的对下一代的关怀,绝对不亚于妈妈们。

不同词汇的搜索结果。(图/旺喜)

我在同一个搜索引擎里分别搜“母亲节”与“父亲节”,发现母亲节有万个搜索项,而父亲节只有万个搜索项,相差近64万个,差距比例约4分之1。某友大发感慨:“平时跟母亲节有关的促销活动人山人海,而跟父亲节有关的相关活动却门庭冷落。”其实我列出的以上几位种花家的优秀父亲,只是沧海一粟。他们的生日能否成为未来中国的官方版父亲节的日子,也说不准。我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是时候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wxzp/118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