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父亲节专刊罗柳明父亲的诗

发布时间:2020-9-18 11:08:25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父亲的诗

罗柳明

前言:父亲已不幸于年8月20日上午10:05分远离我们而去,今天重读此文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天国路远,不能往来,只将思念深藏于心,愿父亲在天之灵一切安好!

父亲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六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靠孱弱的母亲和姐姐们拉扯长大。

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读到了县中初一年级,后来因交不起29元学杂费而辍学在家。六十年代,成人后,他曾在县水电局干过一阵子,当时月薪才8元钱。父亲耐不住困难,放弃了工作,回到家和我们母子过日子,那时,粮食不够吃,父亲与他的同辈人,拿自家的口油(茶油)到田阳县田州镇去换大米(一斤茶油换七斤大米),听他说有一次夜闯关卡,为了不惊动守卡人,他们用毛巾把马蹄包起来才得以顺利过关,把米驮回家。

七十年代,父亲在大队里任基干民兵营长,背过手枪,杠过冲锋枪,使用过79式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在我的眼里,父亲好不威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那时,父亲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着群众随朝流轰轰烈烈地大干快上了一阵子。后来,父亲调任公社林场场长,一干就是九年。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当时的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公社林场解散后,父亲没有了工作,八十年代初只好回家务农。

父亲风风火火在外面干了几十年,我还有我的几个弟妹,全由母亲一个人一面挣工分一面照料,父亲最后落得个解甲归家的结局,这给他的打击并不小,好在我现在还谋得一个有固定收入的职业,才给他一丝的安慰。

乡里的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父亲从没有去找过他们的麻烦,而是甘心在家务农。他很少干别的活儿,主要是管好家里的一头牛和耕田犁地,因此,一年天,风里来雨里去,跟在牛的后面照看着牛,牛成了他回家后最好的伙伴。每晚三杯酒下肚后,他的话就多了起来,常与我们提起他过去的经历,其中,讲的次数最多的是年秋天,他去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的那一次,这是他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

一次,他说现在看牛成了他的乐事,接着哼哼唧唧地吟诵起一首牛诗来:“今日又逢艳阳天,八九点钟牛出栏。西岭夕阳牛自睡,归来杯酒在灯前。”这不就是父亲的诗吗?直接抒发了一种悠哉乐哉的心态。回家后的父亲很少外出,过着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从其书写的《农家乐》中可知,诗云:“农家自有农家乐,田园四野闻牧歌。谁言桑麻多劳苦,夫耕妻织趣如何?”抒发了一种自得其乐的情怀。

有一年春节,大年三十了,他牵着牛去犁田,那晚酒后他又吟:“今日大年三十天,我牵黄牛去耕田。人间处处新春乐,唯我辛劳不得闲。”听后,我心里好不难受,我何不帮父亲一把呢?又有一年冬天,一连几天烟雨蒙蒙,人们多在家烤火闲聊,我们也都在家,坐在火塘边的父亲深深地吸一口水烟筒后,吞云吐雾,轻轻地吟道:“云卷西风雨绵绵,天让黎民忙里闲。家家户户浓烟起,人人围炉乱谈天。”这也许是他有感而发的即兴诗吧。我高考落选那年,他鼓励我说:“书山路远好寻宝,学海苍茫志自高。男儿立志在四方,砍龙不断再磨刀。”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次年高考过线,如愿以偿。

“四人帮”横行时,政策反复无常,让群众无从适所,于是,他作了一首感叹时事的诗,诗云:“世事纷纷等浪涛,有时息怒有时号。反反复复无常定,亏我群黎受苦劳。”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但工余时间还是喜欢读书看报。我有一本《少西唐演义》,看后他还给我,我发现在书本的最后页扉上写有一首诗:“手捧一本少西唐,夜以继日不茶饭。唐朝天子图天下,西凉皇帝谋江山。薛儿随父征边陲,樊女挂帅定邻邦。纵然天子得天下,谁管黎民苦与甘?”这也许是他的读后感吧,写得还不错,蛮工整的。

父亲不仅会作他自以为是的诗,还会写对联呢,书法还算流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三起三落时,他写了一幅没有横批的春联,上联:“老邓倒我不倒”,下联:“老邓不倒我倒”。我说:“这算什么春联,是何意思?”他说:“邓老被‘四人帮’整倒时,我没有什么事。现在拨乱反正,生活好了,我都醉倒了,这是党中央决策英明的结果。”我想也是啊,否则,父亲每晚也不会有三杯下肚的。前几年,县里鼓励农民大种甘蔗,共建“甜蜜事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面貌大变样,他又作了一幅没有横批的对联:肥田沃地长出茂密甘蔗林;穷山僻壤呈现漂亮小洋房。我说:“老爸,您怎么老喜欢写没有横批的对联呢?他说:“那是留给人思考嘛。”我哑言。

有一次,他对我说:“儿子,你读那么多年书,现在让我来考考你,怎么样?”我说:“好呀!”于是,他慢条斯理地背出一段文字来,让我听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随后,他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此山美景正堪期下岩前吟古诗庙巍峨钟鼓便深夜半星斗移少灵根培佛地曾劳苦费心机时修得观音洞与神仙下盘棋”。他让我给添加七个字,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律诗。我一看,心凉了半截,揣摩了好一阵子,还是不能回答他,心想,他一生坎坷艰辛,供我读到大学,可是,面对只读到初一年级的父亲却交不出答卷,我感到十分的惭愧。第二个周末,我从学校回到家,他又问我想得出来了没有,我一时语塞,他说:“这是《老年知音》杂志上的征答,到现在20多年了一直没有人能答出来。”我想,怪不得那么让人费神。后来,他提出了他的看法,我才恍然大悟,认为他的看法很合理,很巧妙,看来,其答案非此莫属。

父亲一生奔波劳碌,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苦中有乐,独酌独饮独吟,喋喋不休。我从来不认为父亲是个诗人,他所写所吟所唱,不过是他对生活的感叹罢了,与诗人这名份根本不沾边,诗人在天,父亲在地,天地之别,不可相提并论,可是,在我心目中父亲却似乎是一个“诗人”。

我爱我的父亲,更爱读他自以为是的诗作。

作者简介:罗柳明,男,壮族,大专文化,高级教师,现任所略乡中心小学语文辅导员,致力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曾有多篇教学论文及散文、新闻报道、图片见诸报刊。年6月荣获“优秀家长”称号。-年度被授予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年被评为广西八桂乡村优秀教师。——精彩回顾——散文荟

罗柳明:春天,请到巴马来看雨

罗柳明:记忆中的河

记录时光梦影,书写锦瑟流年。

红罗山书院ID:hongluoshansy

总编:姚国禄

主编:忽文静赵洪伟

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评论。

赞赏作者七平台三,十元之内不返还。

发稿者加安然

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bjj/120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