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感恩父爱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ldq

发布时间:2020-9-11 15:43:45   点击数:
今天,6月21日,是父亲节。这一天,正好遇上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父亲节和母亲节一样,都是西方“舶来品”。很多人不禁要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为什么要过西方的节日呢?难道我国没有父亲节?请您看完此文,细细品味!古代,这几个日子算是“父亲节”在我国古代,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的人伦主题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等。不过,每年以感恩父亲为名的活动倒不少。有人曾统计过,中国古代起码有四个“父亲节”。1.父亲的生日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生日,子女不可不知,既为父母高寿而喜悦,又因父母年事已高而忧虑。这样一来,父亲的生日,就成为子女表达孝心的最佳时机。点图保存,分享父爱2、“天伦日”,即父母的成亲日这一天,子女要向父母亲行九拜大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父亲的“金榜题名日”

父亲的“金榜题名日”,古称“科甲日”,即父亲高中科举的那一天。“科甲日”是古代男人功名事业的起点,如果父亲有幸考中,子女会铭记这个日子,每当这天到来,都要为父亲举行祝贺活动。点图保存,分享父爱

4、子女过生日。

在古代,儿女们的生日也可作为父亲节,叫“不忘本”。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而是代表时间长的意思。子女每年生日到来,要先拜父母,在父亲的安排下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然后才能庆祝自己的生日。以上这些日子,均与父亲有关,在古代虽没有“父亲节”一词,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民族精神。最早提出“父亲节”概念的是孔子其实,我国最早提出父亲节概念的是孔子,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是古人认为孝顺父亲是须持之以恒的“必修课”,没必要设立一个节日提醒大家记住父亲。《孝经》:“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性,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人为贵,人类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为重要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尊敬父亲更为重要的了,而尊敬父亲没有比在祭天时将父祖配享天帝更为重要的了,周公就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点图保存,分享父爱这里的关键是“严父莫大于配天”一句,言下之意是敬父如敬天。父母对子女而言有如天地,父亲如天,母亲如地,这种观念,正是源于孔子整理的《周易》。《周易·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呼父;坤,地也,故称乎母。”乾坤二卦,既象征天地,又代表父母,故孔子称“严父莫大于配天”,并说周公能做到这一点。按照孔子的意思,如果要选择一天为“父亲节”的话,最适合的日子就是祭天那天。传统文化中“父亲节”内涵更丰富古代祭天是哪天?按古代礼仪,祭天的时间是每年的冬至。“夏至祭地,冬至祭天”是自上古时期到至近代的传统,北京的天坛公园,就是元以后历代帝王祭天的场所。乾卦的精神,就是天的精神,父亲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又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纯阳,虽然强大,但始终努力不懈,严谨惕励。就像父亲默默耕耘,守护着家庭。点图保存,分享父爱《周易》还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传统文化中,天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根源。在传统家庭中,父亲也是子女的一片天,是家庭的顶梁柱。“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身为华夏子孙,我们要记住,每年的冬至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父亲节!

办班提示

尊敬的各界朋友:

耒阳市孔子学堂(耒阳市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是一所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举办道德教育讲座的方式,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学堂举办的公益学习讲座有以下几大块:一、七天班:《道德教育公益讲座》,每月举办一次;

▲▲▲

点击图片进入了解详情

二、研修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3个月),每年举办两次;

▲▲▲

点击图片进入了解详情

三、夏令营:青少年身心励志教育,夏令营及公益讲座,每年暑假一次;四、其它:祭祖、祭孔等各类公益活动及讲座。学堂(中心)不向来访者或学员收取任何费用,食宿费均由中心免费提供。详情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wxzp/11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