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八月八号纪念中华父亲节,解读古代家族传

发布时间:2021-3-13 13:08:23   点击数:

8月8日是中国的『父亲节』

起源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年8月8日),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悄然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得到市民的热烈反响,后来各界名流联名上海政府转呈中央政府,最后开会通过,确定8月8日为『父亲节』,取谐音也叫『爸爸节』。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的父亲节,为了纪念为国家英勇献身的父亲们,具有爱国意义。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式好爸爸,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历史用它的轨迹告诉乖们;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

????优秀的家风文化,必将绵延优秀的后代。历史上注重家风延续的大家族比比皆是,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客家人尊祖敬宗、耕读传家,“在官无倘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郑义门家族十五世同居,朱元璋亲赐“孝义九百年,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这些名门望族,能够将香火延续,能够让后代绵延发扬,都是因为他们在注重物质积累的同时,仍不忘家风家道的传承。古人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也成为了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和“修身”、“齐家”之典范。今天看来仍脍炙人口、有着积极意义。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译文: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原文: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译文:

??教育孩子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这五点,缺一不可。培养子弟就好像养植芝兰一样,既要积累学识来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来滋润它。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最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清朝的大儒陈弘谋在《养正遗规》的序文中写道:“世间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育的端点自家庭开始,人才的成就自儿童开始。”

家庭教育中,母亲像是一条潺潺的溪流,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父亲则是一座伟岸的高山。

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小则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维系。每一个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呢?那便是要做到「夫有义,妇有德」。

《礼记》中“昏义”(结婚之义)的内容——「夫义妇顺」。「夫义」就是「作丈夫应尽的道义」。

「丈夫三义」:

1.恩义

身为丈夫,有没有用父母赋予的这个身体,好好通过自我努力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时常想到「恩义」,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这「恩义」回馈了没有?实际上,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尽好孝道,才能带领下一代将来克尽作儿女的本分,也能孝敬父母,代代相传。

2.情义和道义

「恩义」之后是「情义」,就是「夫妻的情义」。

对上:父母,岳父岳母放心。

对内:妻子开心。

对下:孩子,在天真浪漫的儿童时代来自温暖家庭的父爱和母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对社会:安定。

作丈夫的要有「恩义」、「情义」,除此之外还要有「道义」:也就是要对家庭负有道义、责任。恩义、情义和道义可以说是维系一个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是作为丈夫的道德关卡所在。如果每一个作丈夫的在婚前能对这三义有所认识,婚后扮演好,「做之君、作之亲、做之师」的角色,缔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很容易的。

做之君

首先要以身作则,带领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端正自己,也就是言行、举止都不能偏斜。虽然言行、举止就只简单的四个字,可是它涵盖的意思非常的广泛。在家庭中父亲是“做之君”——做一个表率、模范,那么这个家庭的成员不但对爸爸非常尊敬,而且家庭内就会尊卑有序:子女敬重父亲,妻子以夫为荣。

                           

做之亲

做父亲的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对上是孝敬的儿子,对下是慈爱的父亲。家中做父亲的如果能孝顺爷爷奶奶,做子女的看在眼里,自会效仿学习。我们深信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也有很多的父母把「亲」误以为是一种放纵,对孩子溺爱。「亲」不是供养孩子好的物质,物质之外也不是只有纯感情地爱他而已。爱要爱得有智慧。历史上有名的「颜氏家训」中告诫教子之道:「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就是说「身为父亲,以其之严,不该对孩子过分亲昵,要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至亲的相爱,也不该不拘礼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果父亲和子女毫无距离,过分亲昵,做父亲的要作家里的领导、表率;身为要管教孩子的父亲,就要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让孩子对父亲保持敬畏之心。                        

做之师

简单地说,身为父亲要做孩子的老师,作丈夫的要做妻子的老师。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样的作丈夫,作父亲的在家里的言行举止都要作妻子的好榜样,作孩子的好示范。

值此殊胜的日子,感恩古圣先贤的慈悲教导,感恩父爱,一芥子素衣坊,特制作棉麻父子亲子上衣二色任选(麻本色和深蓝色)。父子同款,一件送父亲,岳父也是爸,一件送岳父。结缘价(三件上衣)元。从国历八月六日开始发售,请需要的大众,周一,三,五,上午九点至下午二点到一芥子素衣坊试穿合适的码数,外地的朋友请在微店自主下单,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shougj.com/jrqy/12971.html
------分隔线----------------------------